“进退相配”让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生态更优
夏日的梵净山,从山脚到山顶,映入眼帘的尽是翠绿。这里白天阳光明媚,夜晚凉风习习,溪水和鸟鸣更让人感到宁静。来自安徽的游客陈莹莹,行走在这一世界自然遗产地,对“一山千溪”的美景流连忘返。
“这里的气候凉爽宜人。”她说,如果国外的朋友知道这个“仙境”,会强烈要求她当“导游”。
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为加强生态保护,一方面生态护林员有序“输进”,成为珍稀动植物的“守护者”,另一方面不利于保护区生态建设的开采开发项目全部退出。特别是2018年梵净山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以来,“进退相配”让这片梵天净土更为世人所瞩目。
梵净山脚下的贵州江口县太平镇,有8个村的村民喝着来自梵净山的水。“过去,外面的人认为我们这里穷山恶水,今天看来显然不是。”梵净山村55岁的村民杨文乔说。作为生态护林员,杨文乔巡护的区域属于梵净山的核心区,主要工作就是防火灾、防盗伐、防捕捞。
在太平镇,像杨文乔这样的生态护林员有128名,他们绝大多数来自贫困户,每月工资800元。杨文乔说,梵净山知名度越来越大,前来观赏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他打算将闲置的5个房间“改造提升”,用于接待山外游人,这样还能增加一笔收入。
太平镇林业站站长杨四君介绍,得益于一直以来的细心呵护,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75%。除了生态护林员“进山”,当地村民植树造林意识也很强。为了鼓励村民植树造林,只要种下的树苗成活率达到85%,每亩就奖励300元。
从严肃处理高尔夫球场到全面查处非法开采紫袍玉带石……有益于生态保护的“输进”,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则果断退出。
今年1月起施行的《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明确,梵净山实行分区保护管理,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每一级保护区内都有明确禁止的行为,诸如采石、移植古树、擅自进入核心区等。
“梵净山出名了,我们脸上也有光彩,现在有这么好的生态,真是来之不易。”太平镇快场村村民秦会武说,现在村民不需要发动,人人都是生态保护宣传员。(汪军)
新华社贵阳6月20日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