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夜经济“点亮” 夜生活更靓

2019年06月27日08:15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夜经济“点亮” 夜生活更靓

伴随气温不断走高,京城已入炎夏。对城市“夜猫族”而言,这意味着下班后一锅慰藉“馋虫”的喷香烤鱼、一盏氤氲着油墨芬芳的暖黄灯光、一台“硬核”塑形放松减压的跑步机……如今,在多轮利好政策推动下,北京的夜间经济正渐成规模。交友式、家庭式、生活式……夜间经济被“点亮”的同时,也为人们的“日常”提供了更多选择。

吃饭从容了,还能多聊会儿天

周五晚上十点,九龙山地铁旁的合生汇商场主体部分已经打烊,人们陆续从商场大门走出。与此同时,还有另一批“意犹未尽”的顾客走进了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东侧的“21街区”。

从今年5月10日开始,这片主营餐饮的区域将营业时间延长到了夜里十二点,成了名副其实的“深夜食堂”。

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凹凸有致的地砖、立在转角的指路标牌,整个街区让人仿佛置身深夜街头。人们在“京天红”的炸糕店前排队买着炸糕、在奶茶店外挑选着饮料、手捧着冰淇淋和炸鸡……街区内无论面条米饭、饺子煎包、中餐西餐种类都很丰富。

“90后”小李正在一家卖怀旧零食的小店里挑挑选选,他的购物篮里已经装了一袋高乐高巧克力粉和几根酸奶棒。从朋友那里听说深夜食堂开张的消息,在附近工作的小李正巧今天下班有点晚,就顺路过来吃了顿饭。“感觉这里弄得挺好,想吃什么都有。”

事实上,刚刚开业一个多月的深夜食堂,其实早在一年前就试运行过。合生汇商场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当时只有周末延长营业时间。今年将整个21街区的200多家商户全都纳入进来,而且一周七天不间断。为了带动客流,商场在地下二层单独划出了一片区域,每周末会举办跳舞机和投篮机的有奖比赛。中部还有歌手驻唱区,在周围几家店用餐的顾客都能享受到听歌福利。

临近十点半,地下一层的一家烤鱼店生意依旧红火,有十多桌客人正在用餐。经理李建乐介绍,以前有顾客九点多钟路过店门,本想进来,一问是十点关门,觉得太赶就不吃了。“现在营业时间延长到十二点,客人吃饭从容了,还可以多聊会儿天。”

这家烤鱼店参加过去年的深夜食堂试运行,从当时统计的数据看,刨除人力和运营成本,总收益还能增加百分之十。这次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店家专门为十点之后进店的客人提供了全场八五折的优惠活动。

在李建乐看来,深夜食堂想要做好,离不开店里每名员工的支持。“去年深夜食堂试运行之前,有员工担心回家太晚。我们为了鼓励,在加班费上给了不少力度。有员工住得远,我们还报销打车费。”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员工明显积极性更高。现在,考虑到店里夜间客流依然很大,李建乐甚至考虑过把营业时间延长到夜里两点。“附近有好几家店都有类似想法,目前我们还在跟商场谈。”

想多待会儿,但怕地铁停运

当时钟渐渐滑向深夜,有人选择呼朋引伴,围着餐桌把酒言欢,有人则选择静静伏案,享受“精神食粮”带来的愉悦。近年来,次第开放在北京街边的24小时书店,给人们的夜生活增加了一种新的方式。

晚上九时四十分,前门大街开始转入“打烊”模式,伫立在街口的PageOne书店,则透过玻璃窗散发出温馨的灯光,吸引着寻觅而来的夜读人。

位于一层中部临窗位置的阅读区,摆放着一张长桌和七把圆形座椅,其中六把已被读者占用。年轻姑娘小赵戴着耳机,全神贯注看着手机播放的“中国会计网校”课程。面前厚厚一本教材,正翻到“投资性房地产”一章。

休息间隙,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打算自学考“注会”。合租环境比较吵闹,下班晚餐后就来书店学到十点多再回去。“这里环境好,手机用来听课,也没有电脑玩儿,效率还是很高的。”小赵笑言,其实想再多待会儿,但怕地铁停运。“我住西红门那边,打车还是有些贵的。”

十时许,随着店员交接班,书店正式进入“夜读”时段。阅读区陆续有读者来去,数量保持在2至3人。一位戴眼镜的短发女孩寻觅一番后,拿起《鸭川食堂2》。“我以前看过1,讲一位店主为客人寻找‘记忆中的味道’,很温暖。”她捻了捻手里的书,“这本也不算厚,打算看完再回去。”女孩表示,自己住得比较近,有时晚上会闲逛来看书。“如果远的话考虑到回去的交通,可能就会犹豫了。”

下班晚了想健身,十二点我们都等

“再来,加把劲儿!”听着一旁教练的口令,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咬了下嘴唇,她身上穿着如同救生衣般的紧身服。“这是用的EMS电脉冲,能提升运动效率,增肌减脂效果更好。”在教练“瘦瘦瘦”的鼓励下,女孩抹了下额头的汗珠,继续奋力向前推着两个沉重的杠铃片。

已是晚上九点半,位于南二环附近的一家健身工作室灯火通明。身穿“黑科技”的女孩、推杠铃的先生、一对踩着跑步机的小两口……这间二层小楼显得很是热闹。

“每天人最多的时候是八点左右,现在好多人已经练完走了。”健身教练表示,工作室成立近三年,明显感觉到健身的人在增多。“我们这儿大部分是附近的住户,下班之后过来健身。一次课程包括拉伸放松训练在内,大约一个半小时。正常我们是晚上十点关门,但有的下班晚,跟教练约了,过来练到十一点、十二点也没问题,我们都等。”

坚持健身两年的王先生表示,晚上十点是他健身的“黄金时间”——周围人少,容易进入状态。“能感觉到肌肉的‘泵感’,这就表明一个部位练到位了。”

而除了人性化的小型工作室,近年来北京的24小时智能健身房也在悄然兴起,到店扫码即可自助使用。一位健身教练表示,这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像我们打比赛会搞夜训,用这种健身房能更专注肌肉的发力。”

观点

北京夜间经济需求旺盛

相应人群消费能力更高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看来,北京的夜间经济与南方许多已经形成体系的城市有着明显区别。“南方由于天气炎热,到了晚上比较凉快,无论男女老少,人们都喜欢出来吹吹风、吃点东西。与之相配的是中心城区就有小吃街、大排档等等,可以说夜间生活是‘全民性’的。”

而北京人口众多,不同人群的工作节奏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金融机构的员工,需要按国外时间工作;一些IT人士需要加班到深夜,自由职业者可能喜欢在夜间寻找灵感。或者一些游客来到北京,白天参观了故宫长城,晚上也希望能继续体验首都风貌。”赖阳总结,相比之下,北京具有旺盛的夜间消费需求,但并不是“全民性”的,这部分人群夜间消费能力更高。

由此赖阳认为,北京的夜间经济应具有三个层次:一是发展社区内餐饮、便利店的服务,让下班比较晚的,或者夜间出来的居民能够在家门口轻松找到吃的东西。二是针对“错峰”到夜间工作的人群,要有一些小型服务中心,“比如他们想要健健身,看个书增加灵感,再喝杯咖啡开始工作……这些需求都能在一片区域内得到满足。”三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还应该有一些能够代表城市形象、更加靓丽的夜间商圈。

推进整体区域开发

从“点状”走向“网状”

据赖阳观察,目前北京发展夜间经济主要是在延长营业时间方面做出探索,但从结构上而言仍处于“点状”,尚未形成“网状”系统,集中性的整体区域开发较少。“孤零零的某一家店营业,很难带动消费者专程跑一趟。如果一家24小时书店旁边还有配套餐饮、咖啡馆等等,就可以满足人们的联动需求。”此外,具有北京特色的24小时街区也较少。“三里屯街区相对比较有活力,但那边还是以酒吧为主,北京的夜间不应该只有酒吧。”

赖阳认为,培养北京夜间经济,首先要解决好“交通”这一瓶颈的制约。重点娱乐消费区域基本都分布在市中心,一系列的服务都要有工作人员参与。北京的地铁、公交大多停运时间较早,到了晚上十一点,远郊区方向基本就没有地铁了。除了消费者,员工到了深夜乃至凌晨如何回家?

此外,北京有不少地区都有不错的夜间消费环境和基础,不妨从这些地区着手进行夜间经济培养。赖阳表示,相关部门可以先对有一定夜间消费基础的街区进行引导尝试,慢慢会聚集更多特色店铺夜间营业,形成夜间消费氛围。

(责编:田虎、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