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走进上塘

乔加林
2020年06月10日08: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道路两旁,万亩碧根果和软籽石榴果园郁郁葱葱,麦田里收割机一刻不停,麦子的清香随风飘散。前往江苏省泗洪县垫湖村的路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喜人的丰收景象。

  在垫湖集中居住区里,红花绿树的掩映下是一栋栋整齐的楼房和洁净的沥青路面,呈现出一幅和谐美丽、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眼前优美的风景、富足的生活,让人很难想象,40多年前,这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家家住着低矮的土屋,村民要靠救济粮度日。

  村口立着一块“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石碑,40多年前,这里的农民分田到户,在江苏省率先揭开农村大包干的序幕。1981年2月初,新华社记者王孔诚、周昭先来到上塘采访,在当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刊发通讯《春到上塘》,反映包产到户给上塘带来的喜人变化。

  我们慕名前往参观“春到上塘”纪念馆。纪念馆始建于2008年6月,当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它的外观如一艘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船,喻示着上塘镇率先在江苏省进行农村改革,实行“包产到户”。纪念馆分两层,一层为“春到上塘”成果展示区,分为“赤贫思变、星火点燃”“雾障途迷、三年磨难”“峰回路转、成为样板”“雨润岗绿、活力呈现”“潮涌帆起、锦绣明天”五个部分,通过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回顾了上塘镇率先改革的艰辛历程,呈现了今天上塘的喜人变化,展望了上塘镇美好的未来,集中表现了上塘人“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二层分为农家老物件展览区和公共事务服务区,通过丰富的实物再现了过去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并为当地农民提供土地流转、会务和图书阅览等服务。

  上塘之称始于唐,它地处苏、皖两省三县交界。40多年前,上塘到处是贫瘠的岗坡地。“黄黏土,水不淌,十家九户都缺粮;破草屋,漏风墙,扯把稻草就当床。”这就是当年上塘人的生活写照。1978年,大旱,上塘公社人无粮、牛无草、地无种。作为上塘最穷的生产队,垫湖大队第五生产队小麦亩产20公斤,不到往年的一半。1992年,上塘农民人均纯收入504元,不到江苏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包括上塘在内的西南岗地区8个乡镇,被纳入江苏省扶贫攻坚重点片区。

  “‘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从包产到户开始,就已根植垫湖村农民的血脉中。”经过多年努力,当地自然条件及基础设施大大改善,这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2007年,垫湖村按“农民自愿、拆旧建新、不占耕地、分期建设”的原则,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污水处理厂、超市、社区服务中心、有“长鼻子”校车的小学、滨水公园……这些年,小区配套设施越来越多,农民生活越来越方便。如今,垫湖村1460户全部搬进集中居住小区,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

  1978年秋,当时的泗洪县上塘公社垫湖大队小苏庄,因为贫穷,趟路前行,将大田切割成小田,分到社员手中,拉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如今,垫湖村再次变革,“小田”又变回了“大田”,有的农民成了“职业”农民,有的则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垫湖已经成为宜工、宜商、宜农的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苏北率先获得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2019年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这个“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正在书写着“春到上塘”的新篇章。

(责编:刘佳、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