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造景”偏离了初衷

近日,有记者调查发现,某地方政府在城乡建设中采购了价格畸高的景观石,有的石头一块达数万元,有的甚至逾百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发现,这种重金“移石造景”的现象并非孤例,在城市绿化带、公园、景区和广场等场所,都有这些名贵石头的身影。
景观石自身具有一定的美感,设计者们往往会将其运用于建筑与空间中,以起到点缀和美化的作用。然而,当大量石头被人们从河道或山体挖出,再被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金额购回,不禁让人质疑:真的有必要吗?
这些年,不少类似项目都被冠之以“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文旅开发”的美名,但其中一些项目是名不符实的。就在前不久,贵州某县曾举债400亿元搞形象工程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包括花费数亿元打造的“水司楼”项目。据了解,该县刚于今年3月退出贫困县序列。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成正比的旅游项目投入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更让人痛心的是,因为债务纠纷,庞大的“水司楼”建筑已成烂尾工程,来这里的游客更是寥寥。该县对此回应称,正切实推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整改。
旅游开发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应具有正面作用。不论是利用所在地旅游资源,还是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成功的旅游开发能够吸引外来游客,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升地方形象,同时也能带动当地人口就业,增加人口收入。然而,如果地方政府只是为了“形象工程”,不顾当地实际盲目开发、重金造景,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与破坏,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量景观石的设置,既无生态价值也无实用价值,只能说是一种形式主义;而不考虑当地实情的旅游项目开发,既无审美价值也无经济价值,更无法给老百姓带来福利。旅游开发固然重要,但这并不代表在设计规划及实际操作上,就能肆意挥毫财政资金,必须警惕“重金造景”背后所隐藏的问题。
旅游开发、景观布置皆是为了给人带来美和愉悦的感受,因地制宜、尊重自然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当建设与开发不是为了真正的风景,而是为了形象、面子与政绩,这条路便偏离了初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诗意上埠头
- 每天早晨,第一缕晨曦从东海海平面悄然跃起,一路掠过温岭、磐安、金华,进入浙西衢江境时,最先沐浴在朝霞里的村子里,一定有上埠头。 上埠头是衢州市衢江区最东边的自然村,与龙游县马叶村交界,是个不足三百人的小村庄,以舒、胡两姓为主。…
- 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试点城市名单公布
-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白帆)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根据《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文旅产业发〔2020〕71号)要求,在各省(区、市)(包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积极申报的基础上,经综合研究,确定了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以下简称“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以下简称“试点城市”)名单,现予以公布。…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