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变身“网红”景点
10月19日,今年首趟“京和号”旅游专列抵达和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便被和田团城吸引。“这里的建筑真是太漂亮了!”来自黑龙江的游客李英兵和老伴边走边拍,直到上了大巴车还恋恋不舍。
来到和田,北京援建的和田团城是必去的一站。今年“十一”期间,和田地区累计接待游客55.71万人次,和田团城一跃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团城建设的初衷并不单纯是景点。
2016年之前,这里是一片破败的棚户区。“这里是和田老城区,也是最脏乱差的地方。”和田团城改造指挥部总工程师阿巴拜克尔·吐合孙说,过去这里的居住条件很差。房子普遍是夯土、砖木结构的平房和二层小楼,抗震能力差,甚至刮一场大风,就会断水断电。
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和田的历史文化街区得以延续,北京市投入援疆资金1.53亿元,对和田老城区进行了保护、安居、旅游与就业四位一体的改造,将棚户区住房改造与发展旅游、解决就业、脱贫增收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这是一个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阿巴拜克尔·吐合孙说,在北京援疆资金的支持下,改造工程完全遵循了群众的意愿。团城一期和二期工程共改造1091户,就有1000多个改造方案。可谓“一街一规划,一户一设计”。他介绍,房屋的内部布局都是居民自己说了算,外部风格则是由工程指挥部统一设计,努力还原和田老城的历史风貌。于是,一座具有浓郁南疆风情的民俗街区就这样诞生了。
改造之后,棚户区变成了“阿依旺”式建筑的特色街区。“阿依旺”是和田维吾尔族典型民居建筑形式,是指房顶中间凸出的方形的建筑,含有明亮、透风的意思。走在街上,鸽子楼、葡萄架依次出现在眼前,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在团城,不少建筑的门口挂着改造之前的老照片,和眼前的一切形成强烈反差。改造之前,这里的房子不但低矮老旧,而且外部没有任何装饰。住在这里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有一天也能吃上“旅游饭”。
在著名的网红餐厅“团城人家”,老板麦拜洪·阿布力米提亲自招呼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麦拜洪·阿布力米提是个商人,多年来,他一直在内地做生意。当听说和田团城改造的消息,他便回到故乡开餐厅,光装修就装了四年。如今,他的餐厅已成为和田团城的知名景点,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来到店里拍照。“这是和田最好的房子。”他自豪地说。
2018年,和田团城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当年就接待游客9万人,让许多居民都吃上了“旅游饭”。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工程建设部副部长田洋洋介绍,团城一期改造工程共涉及97户人家,原先没有一间门面房,如今却有125间门面房,其中80%都对外出租开餐厅、开商店,平均每户每年的房租收入在5万元左右。“大家对改造都非常满意。”
谁能想到,棚户区的居民如今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还能开店铺、赚房租,在家门口就能脱贫致富。田洋洋介绍,在良好的示范效应之下,和田团城二期改造工程共涉及994户,其中959户都要求原址重建。居民们说,他们也要住新房子,在家门口挣钱。目前,团城二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1月份完工。
和田团城是具有500多年历史的老城区。作为改造指挥部的总工程师,阿巴拜克尔·吐合孙时常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他说,“阿依旺”式建筑原本是为了防风沙而设计,在天井底下就可以看到月亮。如今,住在“阿依旺”式的房子里不但能看到月亮,还能看到美好的小康生活。
记者手记
和田团城是民生项目,也是民心项目。北京援疆将棚户区改造与发展旅游、解决就业、脱贫增收紧密结合,将民生工程打造成“网红”景点,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这个工程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红”,不仅在于房子修得漂亮,更在于注重保护当地历史风貌,留住了和田老城的本来味道。北京援疆之用心用情,由此可窥全豹。(记者 王琪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