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温度的风景”纤维艺术设计展开幕

近日,“看得见温度的风景”纤维艺术设计展于河北清河国际羊绒艺术展览中心正式开展。
策展人戈牧野在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艺术新经济的概念日益凸显,艺术与商业相结合成为一种新趋势。清河是中国的羊绒之都,羊绒是最珍贵的天然纤维,蕴涵了久远的历史与文化渊源。羊绒和羊毛也是“纤维艺术”的一种常用材料。举办本次展览的初衷,是让文化艺术与羊绒产业相融合,跨界碰撞出更丰富的内涵,同时在京津冀一体化日益密切的未来,把最新的国际国内文化艺术流行风潮带给更多观众。”
清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樊英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解恭朝,县政协副主席栾保磊,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国林,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范国正,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等均参与了本次展览开幕活动。
据了解,纤维艺术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又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世界各国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当代的艺术观念、纺织科技。“看得见温度的风景”作为国际羊绒艺术展览中心的首展,主办方和策展团队甄选的艺术家作品丰富多元,包括立体刺绣、鞠绣、羊毛毡、簇绒织毯、印第安编织和绘画等形式,表达关于自然、可持续、内心世界、日常生活等诸多议题的探索。策展人戈牧野称,希望即使是第一次参观此类型展览的观众们都能在之类释放好奇心,探寻、感受和认知纤维的自然之美。
展览中体量最大的作品是三楼独立展厅中戈牧野打造的沉浸式作品“源”。步入其中的人们可以任意地站立、走动、坐下或躺卧。“源”的空中则悬浮着一棵生命之树,由根茎、枝干进一步散发的根须同样是可触、可感的纤维织物。
据介绍,展览并未局限于纤维内部,还展出了無口森、弥生、白于、曹操小姐、Ann Sherry等艺术家的有关画作,与那些空间中的织物、装置一样,他们都视觉化了他们的想象、梦境及内心世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