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
人民网>>旅游>>正文

山东乡村旅游吸引人才回流:回故乡一样干得精彩

2015年01月27日13:35    手机看新闻

“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管,都去城里住。”——“空心村”现象如今非常普遍,少了儿时记忆中的热闹,许多极具保护价值的古村落甚至由此失修、破败。如今在山东省,近年来兴起的乡村旅游,在恢复原生态的田园景观、重新寻回农耕文明记忆的同时,更将原先在外务工、求学的人源源不断地吸引回来。乡村,重新变得生机勃勃。

入冬后,淄博市沂源县阳三峪村中鲜少再见到城里来的游客,听说记者采访那天能来十多个客人,村里接待能力最强的这户农家乐很早就忙开了。柴火灶上炖着的土鸡散发出地道的农家味,女主人手法娴熟地制作着杂粮面,在这群忙碌的身影中,一位面相清秀的女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个女孩叫殷元霞,“我可是土生土长的阳三峪人。”殷元霞告诉记者,除了帮助农家乐经营户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还有一个身份:洋三峪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会计。听殷元霞介绍,从大连的一所学校毕业后,她最开始选择在天津的一家公司工作。“在天津工作的两年时间里,心里一直挺着急。一是根本攒不下钱,要想扎根可真难啊!二是回趟老家很不方便,常让爸妈担心。”殷元霞说,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父母讲起村里借全省实施“改厨改厕”工程的机会开始搞起乡村旅游,还成立了旅游公司。“父母跟我说,何不回乡试试?凭本事吃饭,在乡村一样有发展空间。”

再三考虑下,去年夏天,殷元霞从天津辞职回到老家,进入村里的旅游公司工作。因为大多是同村人,殷元霞很快融入了新集体——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她常在旺季时到农户家中帮忙,和父老乡亲聊聊天,这中间还收获了不少对公司发展有用的意见建议。“父母就在身边,不像在外一人那么憋屈了,村里的生态环境也在变好,这种归属感和幸福感是在外漂泊时难以体会到的。”说到这里,殷元霞脸上流露出知足的笑容。

像殷元霞这样的回村大学生,阳三峪村村书记田月水特别希望还能再多几个——“旅游公司现在刚起步,不少环节还很薄弱,不能让村里得天独厚的资源砸在我们手里啊!”田月水表示,新的一年,希望相应的旅游管理和服务能逐渐走上正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再多几个“殷元霞”。今年开春后,村里的游客集散中心就要正式投入使用,用工缺口将更大。

怎样吸引人?如何留住人?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这已经成了当下发展乡村旅游的大问题。已有十多年乡村旅游发展经历的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在这方面积攒下不少先进经验。

“你们公司每天这么多事情,得需要多少员工啊?而且跟很多村子不同的是,你们这家村办企业从总经理到员工,可都是年轻人啊。”有记者对中郝峪村幽幽谷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赵胜建道出疑惑。赵胜建的解释是,旅游业是朝阳行业,得靠新思维,所以公司喜欢起用年轻人。不过,他也坦承,想留年轻人在村里就业,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个“80后”的总经理将他在大学管理专业中的所学通通用到了实践中,不仅制订了严谨的公司管理流程,而且有着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培训、进修这样的福利每年都有而且主题不同;更为关键的是,公司推行了年轻员工持股计划。据了解,目前公司里一共有28个年轻人,有股份的有12个,极大地激发了这些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公司上下一条心,都想着如何多为集体出份力,返乡的年轻人也明显增多。”现在,赵胜建常拿自己和这些年轻人举例:“谁说非得在城里工作,生活才有奔头?你看,回到自己的故乡,在村里一样能干得精彩,一样有大展拳脚的广阔空间!”(地方供稿)

(责编:刘佳、张希)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