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
人民网>>旅游>>正文

开个博物馆 咱也当馆主

河南开封民间自建博物馆串起散落的“历史珍珠”

记者 马跃峰

2015年06月13日09: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开个博物馆 咱也当馆主

  图①:灯笼张博物馆所藏花灯。

  图②: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所藏仿北宋官窑青瓷。

  图③:河南大学博文楼,聚协昌科举书院博物馆。

  图④:灯笼张博物馆所藏微型灯。

  图⑤: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内,王建军师傅正在修胚。

  图⑥:聚协昌科举书院博物馆所藏清代学子课业原件。

  本报记者马跃峰摄

  泥胚似在挑衅,带着毛刺,站在对面。王建军轻舒左臂,拿在手中,右手的刀紧贴胚面,只划过两三下,茶壶便口圆肚滑。

  “北宋官瓷,如昙花一现,停窑860年,在它的诞生地开封仿制成功。”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内,王建军修胚,如有神助。

  在开封,类似的民办博物馆已有9家,集中展示北宋官瓷、汉铭瓦当、近代书画、科举文化、传统饮食、开封宋绣、民俗文证、剪纸艺术、非遗灯笼。游览古城,看过清明上河园、龙亭、小宋城,漫步背街小巷,不经意时,竟发现自建博物馆,串起一颗颗散落民间的“历史珍珠”。

  一尊北宋官瓷,留下千年印记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作为八大古都之一,开封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岁月流转,这些资源有的因洪水泛滥,埋于“城摞城”下,有的因年代久远,散藏于市井民间。如何挖掘展示大宋文化,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动员全民参与,兴办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博物馆,有利传承华夏文明,建设经济文化强市,促进全民文化素养提升。”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说。开封专门制定《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46家单位和个人报名、登记,经5轮评审筛选后,9家民办博物馆脱颖而出,于2014年集中授牌。

  开封金明大道111号,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两层小楼,古色古香。走廊里,摆着琮瓶、三口壶,个个细腻精致。

  北宋官瓷研究所所长刘跃民是专家,介绍既详实又有韵味:北宋官瓷,居我国五大名瓷(官、钧、汝、定、哥)之首。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引入汝瓷制作精华,亲自指挥烧制,可谓“朝廷制场,内府制样,大将造器,士兵供役”。当时官瓷玩赏、收藏范围极小,仅限于帝王将相,遂有人感叹:“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

  北宋官窑从建窑到北宋灭亡停工,仅存世18年,后世均有仿烧,但罕见杰作。1981年,国家支持恢复北宋官窑,专家研制100多个配方,终于1984年仿制成功,可以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官窑品媲美。在工坊,工匠一一展示制泥、拉胚、素烧、蘸釉、成品烧过程。“北宋官瓷以《宣和博古图》为造型蓝本,仿三代青铜器和古玉器为主,件件有典,禀赋深意。”王建军师傅说。

  说话间,刘跃民领着我们来到二楼藏品室。古架上,珍藏着1984年煤窑烧制官瓷。拿出一个炒米黄的小胆瓶,抓在手中,清凉润滑。再细看,鳝血纹自然行走,冰裂纹晶莹剔透。乾隆帝有诗赞曰:“色至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一尊官瓷,紫口、铁足、冰裂纹,满身北宋印记、古城基因。

  一页殿试考卷,讲述科举故事

  走进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百花簇拥一座博文楼。1925年,李大钊在这里发表爱国演讲。而今,这里成为聚协昌科举书院博物馆,陈列明清学子课业、国朝掌故讲义、考试章程、殿试考卷,再现古代科举考试和学院文化。

  展厅里,挂满清代学子课业原件。一份学子课业《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被老师评为一等,批语:“义精词湛,法密机圆,佳构也。”再一份50分作业,被老师点评:“中有精动之笔,惜未匀称。”而学子书写的蝇头小楷课业,只有火柴盒大小,放大后清晰可见。

  考上状元,历程艰辛。从报名起,考生必须写一份亲供单。上述三代履历,同考者五人互结,再请本县廪生作保,确保家世清白,非出身于娼、优、隶、皂之家。而一旦在乡试、会试考中,家人会发回捷报。山西乡试,刘振德考中第一名。馆藏捷报清晰记载:“贵府老爷刘振德立登山西乙卯年乡试解元,辉泽乡梓,特报捷。”

  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次会试在哪里进行?状元是谁?考的什么试卷?副馆长马屯富介绍,开封是科举考试勃兴之地:作为北宋都城,全国会试在这里举行。开封也是科举制度终结之地:1904年在此举行的甲辰会试,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次会试。为什么选择开封,而不是京城?有4个原因:其一,1900年前后,北京贡院被八国联军焚毁,京师没有适合会试的场所。其二,开封地处中原,位置适中,便于士子往返;其三,河南贡院占地广,房间多,有条件承担考试重任;其四,当时河南相对稳定,不易引起外交纠纷。

  博物馆里,珍藏末科状元刘春霖的殿试卷,考题有5个,其一是“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1904年是大旱之年。慈禧在审阅殿试卷时,看到‘春霖’二字,想起‘甘霖普降’之意,加之其籍贯是河北肃宁,‘肃宁’象征肃静安宁,这对摇摇欲坠的清朝是‘吉祥’之兆。慈禧大喜,遂亲笔题点会试第十七名刘春霖为状元。”马屯富说。

  科举制度结束时,新式学堂已经盛行。博物馆里,珍藏着新式学堂的办学执照、新型教材等。新式学堂人才辈出,成为近现代中国的栋梁。

  一个花式灯笼,展示非遗实力

  灯,亮起来了。

  黑暗退去,眼前的走马灯、滚球灯、宝伞灯、双鱼灯、母鸡下蛋灯、见钱眼开灯,千姿百态,辉光四射。

  “竹篾为骨、宣纸为皮,五颜六色、动静相宜。”“灯笼张”第七代传人张俊涛讲灯,如醉如痴。

  灯有大者,如千手观音,直接房梁。从画图纸,到扎骨架,包灯皮,耗时半年。灯有小者,如双鱼灯,高不过尺。双鱼并排,跃出海面。

  “难度最大的是万眼箩灯。”随张俊涛到博物馆二层,20多盏花灯争奇斗艳。仔细看,每盏灯身,透无数小孔。灯光从孔中滤出,绚丽柔和,独具魅力。据说,制作该灯,先做灯片,每片画图,再用绣花针一针一针地扎孔,完了将灯片粘合。内无竹篾骨架,单靠张力成型。

  张家的灯笼,世代相传。张家祖上是河东河道总督府的附属“活户”,即专为官府服务的工艺匠人。第四代传人张弘,以制作宣纸竹篾彩灯见长,创办开封彩灯业著名的敬文斋。到第六代张金汉,18岁艺成,创作大量古灯。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他“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8年,“灯笼张”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灯笼张博物馆开放。展馆设在理事厅街的张家老宅。400平方米,陈列彩灯200多盏,制灯器物100多件,包括灯画印版、轧纹工具灯。“每年政府补贴8万元,支持开办博物馆。”张俊涛说,家人将工资、做灯笼收入,悉数投入馆藏事业。

  灯笼张博物馆还为数十所大中小学的几千名学生举办专场展示和讲座。免费提供场地、设备、工具、材料,传授彩灯设计制作技艺。

  “自己办个博物馆,自任馆主。”在开封,兴建民办博物馆蔚然成风。收藏家展示家传藏品、民俗物件,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丰富了历史的细节,激发起人们深藏的内心记忆。

(责编:赵淑霞、马丽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