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原创稿库
人民网>>旅游>>正文

全国最美导游系列报道

广西导游刘萌刚:架起西藏和世界沟通的“金桥”

2015年06月30日10:56  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  手机看新闻
刘萌刚
刘萌刚

他,曾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因高原缺氧彻夜难眠。也曾在入藏“天堑”悬崖峭壁的公路上险些被落石砸中;他,曾在阿里地区无人区与野狼偶遇,也曾发着烧咬牙拔掉点滴赶去带团……刘萌刚,一名3次援藏的英语导游,在援藏期间遇到的危险与艰难,数也数不清。

但时常在他脑海中回放的,并不是这些。有时在梦里,他会回到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他会想起西藏人民朴实的笑脸,会想起外国游客们对他竖起的大拇指和最深情的拥抱,会想起祖国大好河山带给他心灵上的洗礼,会想起身为一名中国导游所应尽的责任。从2007年起,3次援藏的导游经历,他将自己的热情和执着倾注在了西藏高原。

“全国十大旅游风采人物”、“全国模范导游员”,全国第四批、第五批、第七批“援藏导游员西藏自治区先进个人”、桂林市劳动模范、桂林市“十佳导游员”、“桂林市旅游行业标兵”……那片土地除了带给他荣誉,更送给他值得一生珍藏的品质——纯净、乐观、无私奉献。

回到桂林后,他作为桂林市导游协会的会长,把援藏积累下来的丰富带团经验和美好品德无私传授给了桂林导游们。援藏,在他生命中盛开了格桑花,而如今,美好的“格桑花”在桂林成片怒放着。

满怀热情三次进藏

自2003年起,国家旅游局决定连续10年、每年从全国内地骨干旅行社中选派100名优秀导游员,在西藏旅游旺季(4月15日至10月15日)开展导游援藏工作,广西每年只有两三个名额。2006年,刘萌刚在广西约2万名导游中脱颖而出。

没想到,刚到西藏,他就收到了高原送给他的“礼物”——高原反应:头痛、呕吐、失眠,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他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

休整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工作了。接团前,他顶着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每天花费近10个小时用于踩点和背英语单词。有人不解,他却认为,西藏的大部分景点都是寺庙,需要用到很多专门的英语单词,对外国游客讲解,必须做到准确而专业。他接的第一个外团有21人。客人对他的讲解和接待都十分满意,纷纷评价他“Excellent(完美)”。他去图书馆利用空余时间刻苦钻研,还专程到寺庙里请教学习。

西藏景点之间相隔遥远,一天八九个小时在路上。条件艰苦的地方有时没有水电,回到拉萨宿舍的时候,他要刮了胡子队友们才敢相认。

危险随时发生。有一次,刘萌刚带一个户外运动团队去阿里,晚上露营在无人区,躺在睡袋里可以看到外面星星点点的绿光,“那是狼的眼睛”。虽然点上了篝火,可他心里还是发毛,一个晚上没有睡安稳。

有一次,他和司机开车从拉萨去林芝接团,在经过一处一侧是峭壁,另一侧是尼洋河的拐弯路段时,车子突然打滑,眼看着就要栽进河里,好在司机有经验,赶紧扭方向盘,惊险避过。他至今忆起还出一身冷汗。

半年后,刘萌刚带着西藏自治区旅游局颁发的优秀援藏导游员的奖状回到桂林,朋友不敢相认,“你怎么这么黑?”

虽然援藏很辛苦,但他说:“西藏仿佛有种魔力,让你离开后对她念念不忘。”2007年他再次报名援藏,又入选了。朋友们不解,但刘萌刚认为:“虽然我做的是平凡的导游工作,但如果可以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将来也会觉得青春无悔。”

按照规定,一名导游最多只能两次援藏,可2009年,国家希望选拔经验丰富的援藏导游带队赴藏,相关领导又找到他。

“说老实话,我当时心里有点打鼓。”刘萌刚说,他的父亲早逝,弟弟和妹妹都在外地工作,就他和母亲两人在桂林相依为命。母亲年纪大了,他实在有点不放心。

一天晚上,他陪着母亲去散步,支支吾吾地和母亲说了此事。母亲当时沉默了,第二天早上才对他说:“不管怎样,妈妈都会支持你的工作。”说完,转过身去抹眼泪。看着妈妈的背影和她头上的白发,他很是心酸,但仍然下定了决心。

就这样,他义无反顾背着行囊,第三次走进西藏。而这一次,他还担任了援藏队队长。三次援藏,他的足迹遍及拉萨、林芝、纳木措、阿里、中尼边境、珠峰大本营等所有开放的景区,用辛勤的汗水和真诚热情的服务赢得了游客和当地同行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也受到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受援单位和全国导游员援藏队总队长、秘书长的好评,三次皆被评为全国“援藏导游员先进个人”,还获得“全国模范导游员”称号。

架起西藏和世界沟通的“金桥”

西藏在外国游客眼中,是神秘的。他们很多人由于不了解,在进藏之前,抱有或多或少的偏见。刘萌刚作为援藏导游,通过他的真诚、专业和热情,向外国游客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西藏,架起西藏与世界沟通的“金桥”。

2007年5月,刘萌刚接待了一位叫做大卫的美国客人,游览之初,这位美国客人一直质疑我国的民族政策,并用偏激的语气冷嘲热讽。刘萌刚并没有与他激烈争执,而是每到一个地方,都很友善地带着他去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看看如今西藏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行程过半后,这位美国客人已经对中国民族政策大为改观,他对刘萌刚说,感谢你让我看到的一切,我相信我的所见所闻,回国后我会告诉我的朋友们,西藏正越来越好。“那一刻,我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也深感导游工作的重要性。”他说。、

2007年7月,他接待了一个15人的英国团,途中必须翻越那根拉山口,这里海拔5190米,氧气含量是内地的50%。一位50多岁的女游客没多久就嘴唇发紫、呼吸困难。而离该处最近的医院也需要1个多小时的车程。刘萌刚见状,立刻去找车,同时妥善安排其他游客。由于救助及时,客人最终安然无恙。女游客拥抱着他说:“谢谢你救了我,我又活了过来,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当然,也有受委屈的时候。有一次,他刚下完团,公司就通知他从拉萨赶去林芝接另一个团。当时他感冒发烧,偏巧乘坐的班车半路抛锚,几经周折在林芝安顿下来时,已是凌晨2时多。次日接团时,他极度疲乏,导游词说得较少,游客们误认为他不够热情。晚上,他抽空赶去医院输液,被客人逛街时撞到,这才打消了对他的误解。一位游客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呢?真不该让你那么辛苦。你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一席话说得刘萌刚热泪盈眶。几年下来,他结交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很多游客回去后都会发邮件、寄贺卡与他保持联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三次援藏,刘萌刚获得了不少荣誉,可他更看重的是,援藏让他学会了珍惜和包容,待人更加真诚。回到桂林后,他把这一宝贵品质,带到了桂林市导游协会的日常工作中。

2007年底起,他担任桂林导游协会秘书长,副会长,2010年当选为会长。“我们做这份工作完全是义务服务,没有任何收入。但我想为桂林导游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希望把自己的真诚传递给其他导游。”他作导游原本就忙,还要兼顾协会的工作,有时候感觉自己心疲力尽,但一想到导游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再苦再累点也是值得的。

就这样,在他任职期间组织会员参加各种培训,对新导游,特批聘请桂林资深导游、知名老师对他们进行从地接到全陪,从处理各种关系到带团技巧等多方面岗前培训;对老导游则培训带团技巧、景点赏析、城市发展现状等等。

许多游客对导游的印象仍持有偏见,为了扭转导游形象,刘萌刚积极组织协会参加各项爱心活动,关心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推动旅游公益事业发展。2008年为四川地震灾区爱心募捐、“爱我母亲河为漓江洗脸”活动、2009年“慈善救助1元捐”募捐活动,他组织导游们积极参与,树立了导游群体热心公益的良好形象。2014年,他号召全市导游为身患癌症的导游郑资平捐款达到6万多元,为桂林市导游树立正面形象,弘扬正能量。

“作为一名导游,我的愿望就是服务好每一位游客,并将这份诚心传递给其他导游,我觉得这份付出很值得。”他说。

(责编:刘佳、连品洁)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