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
人民网>>旅游>>正文

向着太阳 军歌嘹亮

李诗原

2015年08月01日10: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向着太阳 军歌嘹亮

  解放军军歌曲作者郑律成。

  解放军军歌原词作者公木。

  沈阳军营里的军歌比赛。

  开国大典上的军乐队。

  解放军军乐团正在排练。

  “谁的歌声能成为斧凿,供英雄们去雕塑祖国的山岭?谁的诗句能楔入历史,化为我们民族不朽的基因?”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8周年纪念日。每当这个日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又会在我们耳边萦绕。无论是气势宏大的合唱,还是鼓号齐鸣的演奏,都给人势不可当、摧枯拉朽之感。

  “向前!向前!向前!”当前奏响起,无论你是不是一名军人,一定能从这充满战斗精神的呐喊中获得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力量。它是号角,是战鼓,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再到共和国建设年代,鼓舞了千百万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独立、祖国的强大挺起不屈的脊梁,踏上勇敢的征程。

  ——编者

  窑洞里飞出嘹亮战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最早称为《八路军进行曲》,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诞生在1939年的延安。

  那是1939年的4、5月间,黄土高原春意盎然,山梁上长出一片一片的嫩绿。作曲家郑律成有了创作一部大合唱的念头。于是,他邀请诗人公木共同创作。1939年8月,公木完成歌词。两个月后,郑律成完成了这部大合唱的谱曲。

  这部大合唱由《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子夜岗兵颂》《骑兵歌》《炮兵歌》《军民一家》《八路军和新四军》8首歌曲构成,8首歌合着一个八路军的“八”字。

  尽管抗战时期的延安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但毕竟没有专业的合唱队,更没有声部齐全、训练有素的管弦乐队。然而《八路军大合唱》却是一部具有交响乐思维的大作品。郑律成因地制宜,利用当时延安的条件和力量,硬是将它搬上了舞台。

  1939年底,《八路军大合唱》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首演,雄壮的军歌震撼了大礼堂。不久,其乐谱油印成小册子传开,其中《八路军进行曲》还载于《八路军军政杂志》。嘹亮的歌声迅速传遍延安,传唱到塞北高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鼓舞着八路军健儿奋勇杀敌。

  一个人创作了两国军歌

  这首《八路军进行曲》和同时期产生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新四军军歌》等军歌一样,都采用西洋调式,其音乐风格与那些运用民歌音调写成的军歌迥然不同。其歌词采用长短句结合,据说这种结构是郑律成特意向词作者公木要求的。

  这首歌曲不仅采用西洋大调式写成,而且呈现出分解式三和弦的旋律风格,但又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五声性旋法,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又不失中国人的审美情感。特别是开头的第一句,“向前!向前!向前!”从音乐形态上看不过是一个“同音反复”的乐句,这里的“重复”却不是简单的复制:第一个“向前”对应的是前长后短的切分节奏,第二个“向前”对应的是时值相同的等分节奏,第三个“向前”对应的是一个前短后长的逆分节奏。这种极富动力性和内在结构力的节奏组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听觉语言,如同战场上的冲锋号,给人勇气和力量。

  作曲家郑律成是一位来自朝鲜半岛的国际主义战士。他曾认为,歌曲创作应该打破“洋框框”、“民族民间音乐的框框”和“群众歌曲创作的老框框”。《八路军进行曲》正是打破这些“框框”的结果。

  让人感觉惊奇的是,《八路军进行曲》显示出超时代的魅力和价值。1939年,抗日战争刚刚进入“相持”阶段,我军尚以游击战为主,但《八路军进行曲》却塑造出了“大兵团的形象”,写出了“战略反攻的感觉”。军歌壮军威,弥漫的硝烟中,猎猎的军旗下,这首歌伴着八路军勇士一往无前把日寇驱除出国境,伴着解放军的铁流排山倒海解放全中国。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的受阅部队,正是和着它的节拍雄赳赳气昂昂,大步走过天安门广场。

  值得一提的是, 郑律成在抗战胜利后回到朝鲜,还谱写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这是朝鲜的军歌。

  歌词变化折射历史风云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善战的前卫,

  我们是民众的武装,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永远抵抗,

  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

  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抗战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去敌人的后方。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华北的原野,

  向塞外的山岗!

  这是《八路军进行曲》最初的歌词。1946年,《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解放军进行曲》,根据当时的形势原歌词中的“善战的前卫”“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抗战”“日寇”“华北的原野”等词句作了相应的修改。

  之后,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中,歌词内容也稍有变化。1951年2月1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其附录部分以“人民解放军军歌”为标题刊载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3年5月1日,总参谋部重新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再次刊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并就演奏和演唱做了相关规定。1965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也最终确定。从此,这首歌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识”。

  军歌凝聚起战斗军魂

  军歌乃军魂所系,军威所在,聚集着永不磨灭的战斗精神。每当军歌响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何谓“军歌”?至少有两种意义上的军歌:广义的军歌和狭义的军歌。

  广义的军歌泛指在军队中传播的歌曲和军旅题材歌曲。既包括《秦风·无衣》、《九歌·国殇》及《延安颂》、《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再见吧,妈妈》、《十五的月亮》等军旅抒情歌曲,又包括那种与纪律条令、军事训练密切相关的队列歌曲。所谓队列歌曲,即“进行曲”风格的军旅歌曲,其短小精悍、结构方整、节奏明快、刚劲有力,能在部队行军时边走边唱的歌曲,一般为2/4拍或4/4拍,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一二三四歌》等。

  狭义的军歌,则是一支军队(部队)的“标识性”歌曲,即那种诠释某一支军队(部队)、某一军兵种的历史、性质、特点、使命、精神、气质的歌曲,其形式通常为队列歌曲。如《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新四军军歌》《我们是光荣的临汾旅》(“临汾旅”旅歌)《钢铁部队进行曲》(第38集团军军歌)《人民海军向前进》《第二炮兵进行曲》《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之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之歌》等。

  我军军歌是伴随着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唱响的,是在井冈山斗争和反“围剿”中逐渐酝酿出来的,从简陋的填词歌曲到颇具艺术性的原创歌曲,见证了长征的曲折,经受了抗日烽火的锤炼、解放战争炮声的洗礼、抗美援朝战争硝烟的熏陶。正是这些长征路上的歌、抗日烽火中的歌、解放战争炮声中的歌、抗美援朝硝烟中的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歌,构成了一部军队的历史诗篇。

  人民视觉 

  本版制图:蔡华伟

(责编:张希、郑婷婷)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