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外国人是如何过春节的?【3】

法国:大红灯笼高高挂
近几年来,随着中法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与频繁,法国人对中国春节越来越熟知,毫不夸张地说,春节已经悄然走进了法国人的家庭,春节习俗已经成为法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到春节前夕,法国的大街小巷都装饰一新,彩旗飞扬,不仅华人聚居区,就连巴黎市政广场也会挂上大红灯笼,满眼都是喜气洋洋的红。迎春贺新年的节日气氛相当浓郁。
而家乐福等法国知名连锁超市都会在春节前夕开辟专柜销售中国食品,水饺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畅销冠军。中餐馆也会在此时迎来一年一度的订餐高峰期。“法国人喜欢跟着中国人过年,除夕晚上餐馆一定满座,甚至要提前订座。”巴黎中产阶级聚集的15区的中餐馆老板叶先生如是说。
法国人欢度春节的种种做法已不仅仅是出于对东方文化的好奇或是单纯的凑热闹,而是缘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乃至热爱与推崇。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给旅居于法国及欧洲的全体华人华侨的春节贺词中有这样一句:“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传统新年。”“我们”这个简单的单词,无疑体现出了希拉克总统这位众所周知的“中国通”对春节、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认同感。法国其他政要,包括萨科齐也都有类似的话语。
德国:中德文贺年卡受欢迎
相对于法国人对中国春节的高度接纳,德国人在这一点上也体现出了他们民族性格中节制谨慎的一面。对东方文化、对中国春节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好奇但又审慎的态度。比较奇特的是,德国的青少年对中国春节反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而家长也乐观其成,甚至带有某种鼓励与支持。
近几年来,每逢春节到来之际,德国街头都会出现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柏林的商场内,春节前夕总会醒目地摆出五颜六色的中德文贺年卡。其中有一种贺卡因设计新颖美观深受德国顾客的青睐:贺卡封面左上角印着“平安”两个金色的正楷中文大字,左下角为花体“吉祥如意,万事顺利”,正中间则是用中文楷书写成的西方人名的中文译名。打开贺卡,左面一页是一只飞舞的凤凰,右面是封面名字的德文解释,如Christine这个德文名字的中文意思是:叫“克里斯汀娜”的人是一个美丽、善于思考,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女子。最下边是孔子的德文语句:“父母在,不远游”。每张贺卡里都有一条不同的孔子语句。贺卡背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图案。
春节前夕,很多德国人争相购买此类贺卡,或送给朋友以示祝福,或个人收藏。德国的青少年也喜欢互赠此类贺卡,彰显个性。
另外,中国春节还出现在德国小学生的教科书中。在小学四年级的英文课本里,专门有一课介绍中国春节,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正好赶在春节到来之前学习。老师的课程设置也颇为有趣,在对中国春节进行介绍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有十二生肖、“恭喜发财”和生肖年表的问题单,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春节的认识。例如:中国春节的时间大概是几月?给孩子发的红色信封里装的是钱或其他礼物。
德国小学生们尤其对中国的十二生肖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想知道自己的属相,一些学生还对中国的语言和饮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他们很多人不仅会读写简单的汉字,还学会了包饺子。
除欧美国家外,在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春节早已经融入他们的文化中了,其欢庆的程度与中国相差不远。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