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专题

拐比村

2019年12月04日09:0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在山水环绕的百宜镇中,有一座村寨,这里植被丰富,物种多样,空气清新,百姓勤劳朴实。这个村寨叫拐比村。

自然环境

拐比村位于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东北部,距离百宜镇所在地2.5公里处,距离乌当区中心44公里,距离贵阳市中心54公里。拐比村国土面积10.37平方公里,东与开阳县接壤,南与拐九、洛坝两村毗邻,西与百宜村接壤,北与沙坝、拐吉两村接壤。拐比村最高海拨1387米,最低海拨1240米,属浅切割中山山地。

娄家大河流经境内。全村水资源充足,辖区内河道总长8.3公里。目前水质良好,达到二类水质。河道范围内无污水直排,水域无障碍,堤防无损毁,河道无淤塞。拐比村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3摄氏度,年降雨量1080毫米,无霜期243天。拐比村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山上野生有灌木山毛栗、桢子、刺梨等为主。 红松、马尾松、云南松是山上主要树种。野生动物主要有狐狸、野山羊等,其中有穿山甲、 猫头鹰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拐比村村委会地处拐比村柏枝田组,早年有大、小拐比之分,道路崎岖多拐,有通往开阳龙岗镇的山间道路。拐比村地理交通位置独特,明代时朱元璋时期官府曾在拐比村修建崇依哨大桥,为驿道所用,连接开阳瓮安的主要通道,至今保存完整。

民族文化

拐比村辖拐比、对门寨、台子田、界牌、林场、牛角湾、冒谷井、柏枝田、汪家寨、大土、大窖、团坡这12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分别是一组、二组、团坡、界牌、台子田、大尧、柏枝田、林场。现有278户,共1106人,其中布依族72户273人,汉族206户833人,是一个汉族、布依族杂居的民族村。

布依族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古越人,史称“百越”。布依族属“百越”族群的“骆越”支系。他们世代生息繁衍在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带,是贵州的世居民族之一。

布依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服装。男子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则穿着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蜡染褶子裙,绣花盘肩,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系浅色绸缎腰带,每逢重大节日妇女均喜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

拐比村布依族服装都是手工制作,但是纺织技术已经失传,通常都是购买布料,然后进行手工裁剪、刺绣等工序。布依族除了传统的春节、端午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节日。拐比村布依族仍保留有本民族传统语言。

布依族的婚俗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明代开始流传至今,传承了布依族人民乐观的人文情感,团结友好、乐观向上的品质。

经济发展

拐比村有耕地面积4500亩,其中水田面积2000亩,旱地2500亩,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玉米、黄豆,经济作物主要是茶叶、生姜等,其中茶叶3500亩,生姜500亩,中药材500亩。人均纯收入7080元。现有贫困户12户,主要为缺乏劳动力致贫。

近年来,拐比村两委积极探索发展经济新思路,形成具有本村特色的主导产业,建起百宜镇拐比村生姜基地,还从从云南林科院、漾濞县引进矮化核桃苗3000余株进行种植,村两委还将继续扩大矮化核桃种植面积,预计可达8500余亩。现在拐比村主要的养殖业是鸡和猪,未来也会将养殖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新农村建设

随着国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力度,整个拐比村焕然一新。近年来,拐比村在逐步完善村寨串户道路硬化、村寨绿化、公共场所亮化、环境美化等措施,完成进户路9公里、沟渠8公里、机耕道5公里的修建。

拐比村现有村委综合办公楼1栋,文化活动室1个,设有图书室1间,藏书3000余册,卫生室1个,村医1名,设施完整,药品储备充足,村境内小学已被撤销,现有崇义幼儿园1所,学生26人,教师3名。

美丽乡村从拐臂村出发,村民们正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向着实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而凝心聚力不断前行。

资料来源: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字化采集》摄制组

(责编:赵亮、李慧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