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专题

董家堰村

2019年12月09日11:5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村寨概况

贵阳市花溪区溪北社区董家堰村,属喀斯特地貌,土壤为黄棕壤,平均海拔1100米,降雨量1100到1300毫米,雨量充沛,亚热带气候。

董家堰村地理位置处于花溪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村寨东邻王宽村,西邻养牛村,南邻花溪村,北邻上水村、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市孔学堂和花溪湿地公园位于董家堰村境内。董家堰村国土面积为5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组,共606户,2155人。布依族占据总人口的95%,汉族占据总人口的5%。村民主要有王、罗、郭、金、班等几大姓氏。

民族文化

董家堰村是一个布依族人口占据多数的传统民族村寨,村中传统文化保留较好,传统民族文化也保存较好。

董家堰村的古树是董家堰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其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组成部分之一,董家堰村两棵榉树,粗壮的树干与茂密枝叶,如同董家堰村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六月六”是布依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在这一天,董家堰村的村民,家家户户杀猪、包棕粑等作节日祭典、盛宴,男女老少盛装艳服,欢度自己的节日。

布依族女子服饰花纹较多,其内穿对襟短衣,下穿长裤。在对襟短衣还有一层围腰,围腰上部绣有方形图案。腰间还有一条彩带系腰,腰带垂于身后,绣有蓝色花纹。对襟短衣背后有各种花纹刺绣,形状为带状。在袖口和裤口等地方,同样也会有相应的花纹雕饰。

董家堰村男子服饰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对襟无袖衣。对襟无袖衣,整体颜色为蓝色。服饰对襟处为黑色,布扣也是黑色。在黑色对襟外,是红底蓝、黄花图案,分布位置与对襟处一致。男子服饰的左右两侧,有两个衣兜,兜口处为黑色,兜口下方有一条白色条纹,在条纹下侧为红底蓝花图案。服饰背后脖领下,有一道白色图文,图文下方是红底黄、蓝色刺绣图案。第二种服饰为对襟褐色绣福衣。这身衣服颜色全为褐色,上面绣有大小基本一致的福云图案。下裳则为蓝色绣福裤。

六月六节日当天,董家堰村麦翁寨的布依族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和一系列文化活动、聚餐活动。

在“六月六”这一天,麦翁寨的布依族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在阴凉处刺绣。董家堰村麦翁寨下的凉亭是布依族妇女刺绣拉家常的最佳地点。董家堰村刺绣是在在纺布的基础上,针线的互相配合,构成富有寓意的图案。美观,大方,是董家堰村刺绣的整体体现。刺绣花纹栩栩如生,绣工严谨,技艺精巧,色调和谐。董家堰村布依族刺绣从民俗风情到审美特征,从艺术风格到文化内涵都充满了董家堰村的地域特色。

除了在凉亭刺绣外,董家堰村布依族还会在凉亭中对唱。布依族山歌,曲调虽然较为简单,旋律却富有吸引力,凉亭上合唱的布依族山歌,声音悠长,音调丰富。对于善歌的布依族人而言,对歌更能显示出其善歌的天性,他们的歌词随手拈来,节节押韵。董家堰村还有一种简单乐器,就是木叶,直接用木叶吹奏。董家堰村布依族在合唱山歌时,往往会以木叶伴奏。清脆的木叶和动听的布依族山歌,真是绝配,两种音色互补,合奏比单唱更有风味。

丰富多彩的节日过后,董家堰村的布依族村民开始了美食的准备。蒸好的上好糯米,香甜软糯,趁热倒入粑槽中,大力的捶打,使饭粒软化,完全融合在一起,等糯米表面无颗粒感后,就可以捏制糍粑了。糍粑完成时的清香与甜糯的口感,让人无法拒绝,董家堰村布依族人在糍粑完成后,蜂拥而上,一尝为快。在“六月六”这天,董家堰村的美食,不止糍粑一项,还有制作粽子。董家堰村布依族妇女,将粽叶捏成斗笠状,将糯米倒入其中,然后用白线捆好,粽子就包好了。

发展情况

董家堰村现有耕地600亩,但现已经不种植传统农作物,经济收入多来源于村民开办农家乐,发展旅游服务业。村中有农家乐二十余家。村集体年收入为80万元,人均年收入为2万元左右。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董家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好。同时,为了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董家堰村还建有一所图书室,藏书3000册,种类丰富,丰富了董家堰村民的文化生活。

在董家堰村有一个文化广场,文化广场的建设,给董家堰村民日常休闲活动提供了场所。村里有卫生室一所,专业医师一名,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董家堰村现有低保户一户,共一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扶贫政策的深入,低保户得到了良好的帮扶。

董家堰村正在利用地处花溪中心区域的优势,积极推进城市化和农村“三变”改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给村民带来了实惠,全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字化采集》摄制组

(责编:赵亮、李慧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