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船行东湖有意趣

唐红生文/图
2020年08月05日08:2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浙东古运河

  今夏再去绍兴东湖。进入大门,碧绿的湖水泛起粼粼波光,四周树木葱茏、柳枝婀娜。小桥、亭台、楼榭掩映其间,一幅江南园林图画。坐在廊桥下,静静地看着翘角挂下的一串灯笼,映在水中晃动,清风徐徐而来,舒坦惬意。若非耳畔蝉声阵阵,竟感觉不到是夏日。

  踏上高高的揽月桥,这是一座单孔桥,跨度很大,形似一弯月亮,莫非桥名由此而来?河水蓝莹莹的如绸缎铺开,一叶小舟缓缓驶过,将其犁开一道口子,透出了“秘密”。原来此河是浙东一条古运河,很长很长,连接着杭州与宁波。

  转过弯,眼前惊现崖壁陡峭,奇潭幽深,波光滟影,正可谓“山自纵横水自流,谁家门首欲离舟”。这里原是一座青石山,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故名箬篑山。自汉代始,一代代石匠鬼斧神凿,开山采石,取走了半座山,遂成悬崖深潭。此湖在绍兴古城东面,因而称为东湖。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州烟雨。”游东湖,乘乌篷船是少不了的。两头尖翘,覆盖半圆形的船篷,篷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篱,上涂桐油黑漆,故称乌篷船。几个人坐上船,艄公一声“坐稳了”,船悠悠前行。艄公手脚并用,动作娴熟,前进之力靠脚躅桨,手划的桨用来把握方向,力道、方向拿捏得恰到好处。

  泛舟湖上,壁立千仞,险要处似刀劈剑削,舒缓处如精雕细琢。崖壁表面千百年沉淀的水痕,深深浅浅,白色状如瀑布,褐色愈发深邃。有苔藓染绿,有小草附着,有藤蔓缠绕,更有树木顽强立于其间,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船向石间行进。石在水中,石壁洞开,形似当中切开的半只仙桃,漂浮在翡翠般的水面,又与倒影组合成一只大大的仙桃,故名“仙桃洞”,两侧镌刻着“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的对联,仿佛来到仙境,品尝“仙桃”。正当我飘飘然,蓦地如入迷宫。又一洞呈上小下大状,酷似喇叭,名“喇叭洞”。几人不语,划水的回声哗哗不断,如天籁般空灵。我们齐喊一声,顿时空谷传声,余音袅袅不绝。

  转出迷宫,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手书:“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寥寥几句,即道出东湖的由来与秀奇。

  进入陶公洞,犹至水晶宫,更进了郭老的诗境。此处曲折狭窄,艄公只能用手划桨操控,左划、右撑、回旋、避让,动作一气呵成。陶公洞如一口深井,举目仰望,近50米高,一块蓝天将一束光亮投进,深黛水色溢出清冷。生活中我们不做“井底之蛙”,可现在真要“坐井观天”了。愈往前,漏下的光亮愈少,最后只剩下“一线天”。

  船刚靠岸,一曲优美的越剧随风传来。“扬帆坊”戏台上,一女子正在表演。我们选一处坐定,本想酌一盅绍兴黄酒,嚼一盘茴香豆,同伴提醒还要登山观光,只好作罢,点了一壶清茶。一段纯正的越剧听完,意犹未尽。一年轻的男子接着登台,手拿折扇,说唱结合,像曲艺形式,我从未听过。老板娘热情介绍:这是绍兴莲花落,早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我一边饶有兴趣地听着,一边细品香茗,时不时看看湖面的乌篷船,忽地想起鲁迅先生《社戏》中的情景,“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此刻,我仿佛与那少年共沉静。

(责编:刘佳、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