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
长胜街。 |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近日,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铁血红安》,让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这是一方红色的圣地。1927年,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直至新中国成立,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领导人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200多个将军同一个故乡,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这是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它为新中国诞生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多达2.2万人。1952年9月,黄安正式改名为红安。共和国以“红”命名褒奖的县,这是唯一一例。
《铁血红安》几乎全部在红安实景拍摄。随着镜头探访红安,可以先到驷马山将军影视城,一睹黄麻起义前后黄安县城的风貌。进入城门,便是古色古香的城楼、县衙、民居、商铺、戏台。“吱呀吱呀”推开“黄安县署”厚重的木门,这就是刘铜锣独立团成立誓师的地方。墙上贴着醒目的标语:“建立苏维埃政府”“建立革命根据地”,让人思绪立刻飞回到那豪情万丈的革命岁月。
县北的七里坪镇是《铁血红安》中鄂东独立师的驻地,境内的天台山和老君山在剧中也经常出现。长胜街,作为黄麻起义的指挥部,革命风暴的中心,是真正的历史见证者。街道两旁的房屋,都是一色的青砖黛瓦、木格窗户、木板门扇。沿着磨得泛光的花岗岩路慢慢走过,红四方面军指挥部、被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第一庭”的革命法庭、曾经独立发行货币的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墙上密密麻麻悬挂着的烈士遗像,无不默默诉说着历史沧桑,斗争惨烈。
除了取景地点,许多人感兴趣的是刘铜锣的人物原型。《铁血红安》播出后,已故国家主席李先念之女、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也打电话回红安询问这个问题。实际上,刘铜锣并不是“一个人”,他是红安众多开国将军和革命先烈的艺术浓缩。要了解他,或者“他们”的故事,不能不去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这里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红安将军馆等。每个名字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刘铜锣“死而复生”的剧情来源于开国将军刘昌毅。刘昌毅人称“军中猛张飞”,在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万源保卫战中身负重伤、“气绝身亡”。盖棺之时,他的警卫员胡少荣扒着棺材痛哭不已,旁边人劝他:“看看营长有什么心爱的东西一起带走。”于是他找到刘昌毅最喜欢的手枪,往刘昌毅手里塞。没想到这时,刘昌毅的手突然动了动,胡少荣惊喜地发现,营长“活了”。军医继续抢救,才救了刘昌毅的一条命。
剧中刘铜锣唱“空城计”,则取材于李先念的精彩战例。1946年6月26日,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开始,解放战争的第一枪由此打响。湖北大悟县宣化店是中原局、中原军区首脑机关所在地。为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秘密突围,6月26日,中原军区司令李先念首先指示假借“换防”替换了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机关警卫部队。为打消美国和国民党谈判代表的怀疑,当天晚上,李先念邀请谈判代表到礼堂看戏。入夜,李先念率中原主力向西突围。28日,美方代表要求会见李先念时,却被告知李先念身体欠佳,同时被赠予一张李先念亲笔签名的明信片,落款“1946年6月28日”。这使敌人相信李先念仍留在宣化店,为李先念部胜利突围赢得了宝贵时间。至今,上述珍贵的明信片还保存在红安李先念纪念馆。
最令人震撼的是烈士纪念馆。他们中许多人声名并不显赫,但故事无不令人耸然动容、肃然起敬。七里坪镇满门忠烈戴克敏一家11人皆为革命烈士。其中戴克敏的堂妹戴醒群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张体学之妻,1932年参加红军,1939年被俘时身怀六甲。敌人逼她发表与张体学脱离夫妻关系的声明,她严词拒绝,最终被凌迟处死,年仅22岁。纪念馆专门为戴家11烈士塑像,并为戴醒群烈士专塑了就义前的场景:一位孕妇满身血痕,被绑在一棵大树上,面对敌人的屠刀,英勇不屈。
他们,才是剧中革命者的精、气、神吧!
红色大地,英雄不朽。(田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