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故居。 |
云南近代史,绕不开的人物是龙云。护国运动、抗日战争、和平解放,龙云见证了云南那段历史风云。位于昭通市昭阳区的龙云故居,一草一木、一梁一栋,都在讲述着那段往事。
兴建祠堂,本是儒家传统,祠堂内部,也不乏西式装饰,可龙云却是地地道道的彝族。1884年,龙云出生于金沙江畔的昭通炎山松乐村下营盘,那时的他还叫纳吉乌梯(彝语音译)。1933年,功成名就的龙云本想在老家炎山修建家祠,无奈交通太过不便,只能选址于昭通城外。
虽偏居西南,近代云南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12年,龙云进入陆军讲武堂步兵科学习,跟他同为校友的,还有朱德、叶剑英等一批叱咤中国近代史的人物。1915年,袁世凯宣布称帝,蔡锷假借出国治疗绕道云南,联合唐继尧、李烈钧誓师讨袁。蔡锷冲锋在前,唐继尧为了保护蔡锷安全,安排身边护卫跟随蔡锷,留下的空缺恰好成全了龙云。耳濡目染,不仅让龙云开阔了视野,坚定了共和信念,也让龙云成为唐继尧手下四大镇守使之一。1928年,龙云被任命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开始了之后十几年主政云南的历史。
护城河、高耸的城墙、配备了粮库的碉楼应该是龙云故居与其他民居最大的不同之处。龙云对近代中国的重大贡献——坚守抗战,透过一件件展品娓娓道来。
抗战爆发前,龙云未雨绸缪,组织云南人民修建滇缅公路,为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做准备。七七事变爆发后两天,龙云就会见了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进一步坚定了抗日决心。他说:“身为地方行政负责者,当尽以地方所有之人力财力,贡献国家,牺牲一切,奋斗到底,俾期挽救危亡。”决定倾滇之师出征抗日。
台儿庄抗战,滇军出征3.5万余人,伤亡超过1.8万人;激战中条山,粉碎了日军13次大规模进攻,滇军第三军几乎伤亡殆尽;长沙会战,大破日军;滇西抗战,率先收复失地。抗日战争胜利,龙云表弟、滇军指挥官卢汉代表国家、战区,前往越南接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洗雪国耻。
1984年龙云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如此评价龙云:“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
祠堂正殿,“封鲊(zhǎ)丸熊”牌匾高悬。“封鲊”取意自县吏陶侃将别人送他的当地特产鱼鲊捎给母亲,母亲却责问陶侃:你是县吏﹐将别人受贿的东西送我,不但对我没有益处﹐反而增加了我的担忧。“丸熊”取意柳仲郢之母韩氏为了不让儿子犯困,把熊胆丸放在夜宵中,儿子服后,更勤于读书。如同牌匾期许,主政云南期间龙云始终勤政、廉政:他创办实业,改组富滇银行,发行货币,确保了云南经济稳定;将东陆大学从私立改为省立,由省府直接拨付经费;对待转移到云南的西南联大等大学他也竭力关照,促进了昆明的文化发展。
故居主体虽是仿清建筑,但大门与侧门,甚至采暖壁炉却是采用典型的西式拱门。龙云治下,中西合璧,兼容并蓄。这份包容,也包括对中国民主革命。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云南曲靖地区,龙云不仅将红军“礼送出滇”,还故意派出卡车被俘,附赠白药、军用地图;1945年龙云被蒋介石软禁,直至1948年12月才在陈纳德等人的帮助下逃到香港,并加入民革;在香港期间,龙云竭力策动云南和平起义。1949年12月9日,卢汉将军率领全省军政人员,在昆明通电全国,宣布云南和平解放。
空中俯瞰龙云故居,设计更显精妙,整个家祠的建设全都围绕“龙”来做文章:正殿和宅院构成了一个龙首图案,家祠前面的乡间小路是龙须,正殿后面的道路就是龙身。家祠内部,正殿梁顶上有二龙戏珠的造型,再现了飞龙在天的祥瑞,宝顶两侧也用彩石铺砌出一个传统的“龍”字,殿内更是到处绘有各式各样的龙的形象。有人说龙云是云南王,他是蒋介石的边陲大员,也是蒋的心腹大患;他长期捆绑在蒋系战车上,却用密电跟朱德联络……
周恩来总理这样评价龙云一生:第一,对中国民主革命有贡献;第二,反对蒋介石个人独裁,有功;第三,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坚决支持,直至胜利,有功。在那波诡云谲的时代,主政云南的龙云,殊为不易;而促进云南稳定发展,始终以国家大局为重,则不仅需要勇气,更离不开智慧。
本版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1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