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文化寻根一脉问茶——两岸青年走茶乡活动圆满收官【3】

2016年10月28日14:2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小字号

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中,感受径山禅茶文化。

径山寻茶:不遇寺院感受禅茶

到杭州径山,自然是为了径山寺的禅茶而来。创建于唐天宝年间的径山寺,曾是江南五大禅院之首。当年,正是在这里禅修的日本僧人将径山茶具、径山茶宴(暨中国禅院茶礼)以及诸多的中国茶典籍带回日本,才演化出“日本茶道”,并影响到台湾。

只是不巧的是,径山寺在修缮中,交流团无法在寺院中感受真正的茶宴。但在寺院脚下的径山村,一间不大的“心无尘”茶馆,让学生们见识了径山禅茶的深厚魅力,弥补了遗憾。

这家茶馆的主人是余杭区政协委员、径山镇径山村村委会主任俞荣华,他也是径山禅茶传承人,他激动地说,“径山村被称为中国禅茶第一村,你们从海峡彼岸来到径山寻根问茶,真是来对了。”

俞荣华接下来的一段话,则更让在场的两岸青年为之惊叹。

“径山村还和台湾嘉义市梅山乡太兴村是姐妹茶村,我也为此到过台湾4次。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制茶的宝贵经验,还结合径山资源,开发了一款融汇了两岸制茶技艺的径山红茶。”俞荣华还贴心地准备了几包茶叶,让远道来的客人们带回去尝一尝。

另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金信的到来,更是让大家惊讶,他手里举了一个小小的竹刷———这是他的专利产品茶筅,是专门制作抹茶的工具,他介绍,目前这个产品远销日本,是日本抹茶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日本和径山茶文化的深厚渊源。

生活在径山多年的温州前辈、径山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陈宏,为大家讲述了径山禅茶历史后,更是用闽南语唱起了台湾歌曲,现场热络又温馨。

看到学生们的笑脸,余杭区政协秘书长吴忠云欣慰地说,“就是希望海峡两岸青年朋友们能不虚此行,更希望大家能在径山寺修好后再来一探禅茶的神秘。”

北京天福茶文化馆办公室主任指导台湾淡江大学学生童炜婷学习茶道。

北京论茶:对话纳兰学礼天福

22日,两岸青年学生来到了旅途中的最后一座城市———北京。一场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与纳兰词与茶的对话”分享茶会如期举行。“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分享会,我们是主持人———茶叶兄妹二人组,有请我们今日嘉宾——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子菲老师为大家讲讲纳兰与茶的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们知道是谁的词吗,就是纳兰性德。”子菲老师带着大家走进纳兰性德的世界,“我们将要去参观的宋庆龄故居,曾经就是纳兰的家——纳兰明珠府。纳兰是清初第一大词人,他的词中也有茶。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在《采桑子》中,纳兰抒发着对妻子的思念。”

学生们有感于词中的情怀,纷纷举手主动诵词,一首又一首,茶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享中更浓了。

23日,两岸青年茶乡行活动到了最后一站———北京天福茶文化馆。

天福茶业是由来自台湾的李瑞河先生在大陆创办的茶企,李瑞河也因为这家茶企的成就斐然而被誉为“台湾茶王”。走进天福茶文化馆,来自台湾的茶及茶具让台湾大学生格外亲切。天福北京分公司办公室主任白丽萍向同学们介绍说,多年前,李瑞河在台湾以做茶起家,经营受到重创后,是祖国大陆给了他再次发展的良机———他来到大陆创办的天福茶业取得巨大成功。

承载着两岸茶缘的天福茶文化馆,也自觉承担着向青少年推广中华茶文化的重任。得知两岸大学生将来参访,他们特意安排正在这里学茶的中小学生和大家交流。已是退休之年的白丽萍更是亲自给年轻人演示中国茶礼。

“在茶面前,人人平等,但奉茶时要以左为尊,所以从左边开始依次奉茶。”白丽萍边给大家讲解边走到大家面前,一一奉茶,“茶杯要放在客人方便拿的位置,用语言说出‘请喝茶’三个字,或者用动作,比如鞠躬、将右掌心翻转,都是表示请喝茶。”

台湾淡江大学学生童炜婷跃跃欲试,她走上前去,在白丽萍的指导下,冲泡茉莉花茶,并端着冲泡好的茶走到团长林石清面前,恭敬地将茶奉上,说,“主委,请喝茶。”

已是有些疲惫之意的林石清有点意外,但马上脸上泛起笑,接过盖碗,说,“谢谢你亲手为我泡的茶。”

(责编:李雅文(实习生)、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