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

  

云南力保湿地营造候鸟“天堂”

2014年04月08日08: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来时不过九月九,走时不过三月三。”这是在黑颈鹤主要越冬栖息地云南昭通大山包乡流传的俗话。但今年的“三月三”清晨,60多岁的护鹤员刘朝海仍然去了大海子湿地数鹤,“大雁鹅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他看着小本子上登记的数字对记者说,“现在估计还剩200多只没飞走。”

“雁鹅”是当地人对黑颈鹤的称呼。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环境的鹤类,被称为鸟类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每年农历九月,大山包乡都会有黑颈鹤陆续抵达,近年来数量都超过1000只,是已知黑颈鹤种群数量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越冬栖息地。2003年,大山包乡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据云南省林业厅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钟明川介绍,2002年以来,大山包保护区先后退耕还林种草1000多公顷,并将居住在黑颈鹤夜宿地周边的700多户村民全部迁出,余留的耕地全部恢复成草场和湿地,扩大黑颈鹤觅食范围。

除黑颈鹤之外,每年10月还有数万只西伯利亚红嘴鸥飞到四季如春的昆明越冬。自1985年有9000只红嘴鸥到昆明越冬以来,数量一直保持连年增长的态势。2013年赴昆越冬的红嘴鸥数量达到了39230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000只。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杨明预计:“2014年底来的红嘴鸥很有可能要首次突破4万只。”

最让湿地保护者们欣慰的是,鸟类的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加。据统计,来云南越冬或繁殖的候鸟以及路过的旅鸟有398种,占云南省记录到的1116种和亚种鸟类中的35.7%,云南省湿地范围内共分布有我国67%的湿地鸟类种数。

(责编:李政杰、张希)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