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新疆和静县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在北京什刹海剧院上演。该剧弘扬了土尔扈特部东归文化,生动展现东归历史,还原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沿途历经千难万阻的过程,以及定居后土尔扈特部后裔们目前生产生活的现状,整个剧情详实、生动、感人,似乎将人带到了当年的现场。
《东归·印象》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回家》为主题,再现了以巴音布鲁克草原山峦河流为背景,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画面。黑色的狼烟笼罩在草原上,骑士骑着战马,马车拉着行李,牧民们赶着羊群推着勒勒车,战胜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极大的民族牺牲,用勇敢和智慧完成万里归途,重返祖国的怀抱。第二部分《土尔扈特故乡》在“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容纳600人的演艺大厅内,演员用轻盈、优美的舞姿和低沉雄厚的长调伴随着大屏幕上展翅高飞的天鹅,一望无际的草原,神往的九曲十八弯等景色,将观众们的思绪带入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托布秀尔、萨吾尔登、江格尔等蒙古族歌舞展现土尔扈特后裔安居乐业的画面和对今后幸福生活的憧憬。400余人的参演人数,360多人的群众演员,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哈萨克族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带着孩子,牵着牛羊,怀着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积极投身于实景剧的拍摄当中,从6岁孩童到耄耋老人,从领导机关干部到环卫工人,从朝阳到晚霞,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点自带的开水,2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一个人退出,没有一个人喊累,巴音布鲁克的子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东归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着社会正能量,为和静县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为巴音布鲁克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和静精神文明建设、撤县设市和‘大美和静’建设进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和静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是世界上接壤县市最多的县市之一,县内地域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领17万大军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历时七个月行程万里回归祖国,定居和静,完成了人类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民族大迁徙—东归,他们有着“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美誉。
经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政府同意,该剧从10月16日开始赴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开展巡回演出。巡回演出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新疆各民族大团结、维稳戍边的勇气和决心;二是宣传推介新疆、巴州、和静县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各类自然资源;三是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促进招商引资和带动旅游业发展;四是促进新疆与内地文化的交流融合;五是感谢河北省对和静县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表达和静人民对河北人民的良好祝愿和深情厚谊;六是开拓东归乌兰牧骑队演艺人员视野,进一步提升演艺水平。
据悉,《东归·印象》已在天津、河北邯郸、武安、涉县、石家庄、沧州、保定等地上演,在北京已是第八场演出。(高宏帅)
艰难的回家征程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托布秀尔 |
女群舞《天鹅湖》 |
双人舞《相约草原》 |
《土尔扈特婚礼》 |
女群舞《圣灯》 |
《土尔扈特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