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专题>>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发展之路

弘扬苏区精神 推进科学发展

2014年12月02日17:05        手机看新闻

平和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置县, 地处漳州西南部,与福建、广东两省八县相连,素有“八县同衢”之称.全境面积2334平方公里,山地260万亩,耕地35.5万亩,林地面积268万亩,辖16个乡镇(场)、240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12个作业区、2571个自然村,总人口60万人。其中老区人口占全县83﹪,老区行政村205个,老区基点村261个。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与龙岩市的永定、上杭、长汀三县并列为福建省四个重点老区县。2007年6月27日被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确认为“中央苏区县”(批文为:平和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

早在1926年12月,平和就建立了以朱积垒为书记的中共平和支部。在朱积垒等领导下,平和农民运动如火如荼,风起云涌,农民协会遍布全县20个乡、镇,会员1万多人,成为闽西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1927年10月,朱德、陈毅、李硕勋(李鹏总理之父)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军途径平和,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示平和县委要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1928年3月8日,以朱积垒为书记的平和县委领导具有红军雏形(队伍中每百人设立一名党代表)的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举行震撼八闽大地的“平和暴动”,揭开了“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 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的 “八闽第一枪”,成为“全福建暴动的先声”和“福建空前的壮举”。

随后,平和县委领导平和人民,开展武装割据。1929年2月,以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平和县革命委员会,这标志着平和县革命根据地红色区域的形成,并与闽西南、韩江以东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和人民在巩固平和苏区的同时,还积极投入饶和埔诏苏区、靖和浦及云和诏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活动,为饶和埔诏苏区、靖和浦及云和诏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为协助建设和保卫中央交通线,为配合中央红军反“围剿”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红三团、红八团、红九团等中央苏区红军,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了隶属于中共中央的中共闽粤边特委(1934.8—1938.2 书记黄会聪),恢复和发展了中共平和县委、靖和浦县委、云和诏县委、永和靖县委;并在平和人民的支持下,恢复和建立了平和边界和境内的靖和浦、云和诏、永和靖、平和长乐、大芹山根据地,使平和成为福建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在抗战时期,在就成立于平和芦溪秀芦的中共闽粤边委(1942.2—1945.8 书记朱曼平)的领导下,平和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200多名平和优秀儿女,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及第二营,奔赴抗日前线。其中,新四军“虎团”——七团的团长林少克,在陈毅军长的指挥下参加了苏中战役,取得了“七战七捷”,后在安海战役中,血染沙场,壮烈牺牲。而坚持地方斗争的平和党组织,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地方民主人士团结合作,为此,1939年12月7日,毛泽东欣然题写了“造成生产战线上的模范战胜日寇”的题词,赠给平和天利植牧场,这是抗战时期,迄今所发现的毛主席给福建省的唯一题词。

在解放战争时期,平和地方党组织,迅速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了反“三征”(即征兵、征粮、征税)和破仓分粮运动,抽调武工队队员和动员部分民兵脱产,成立平和县独立大队。在主力部队发展壮大的同时,平和县工委领导的民兵迅速发展到1000多人。当时平和的革命斗争形势红红火火,正如边区党委机关报《新民主》上所说:平和“革命烽火连天”。1949年9月17日,依靠地方武装,解放平和,使平和成为闽南地区最早解放的一个县。

在风雨如磐的艰苦革命岁月,朱德、陈毅、罗明、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彭冲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平和战斗和生活过,特别是黄会聪、魏金水、伍洪祥、卢胜、刘永生、彭德清、王直、熊兆仁、李德安等革命老前辈在平和时间较长,对老区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亲切地把平和成为“革命的老家”。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平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先后有600多名平和优秀儿女加入红军战斗序列,生返者仅2人;200多人参加新四军,生返者仅38人;此外,还有红军失散人员946人。至建国时,平和县有革命烈士836人,占漳州的三分之一、占全省的近百分之二;有革命“五老”6105人,占漳州的三分之二,占全省近百分之九。二十三年来平和的党组织从未断线,赢得了“革命红旗23年不倒”的美誉。2007年6月27日,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原中央苏区县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和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发展契机,不断弘扬“负重拼搏、艰苦创业、团结开拓、求实奉献”的苏区精神,立足于新时期的新变化和新实践,聚全县人民之力,集全县人民之智,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以事事争先的进取心,用好用活上级扶持政策,强力推进“特色农业强县、文化旅游名县、生态工贸大县”建设,立足县情,凝心聚力,主动作为,融入发展,坚持开放与开发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努力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促使这个地处闽南粤东内陆山区的原中央苏区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4亿元,比增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2亿元,比增33.9%;公共财政总收入7.8亿元,比增16.7%,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7亿元,比增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增9.4%;农民人均纯收入11194元,比增10.4%;15项主要经济指标有9个增幅超漳州市平均水平。先后被授予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建设先行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初级水利化县等荣誉称号。(平和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劲武)

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劲武(右一)到南胜镇调研指导工作水利工作

(责编:赵淑霞、乐意)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