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村

2019年06月25日08:28  
 

地理及交通

凤凰台村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镇,位于风景秀丽的清西陵景区内,在雍正皇帝的泰陵东侧一公里处,是泰东陵的守陵村。凤凰台村有“京南满族风情第一村”之称,距今已有220年的历史。村庄位于张石高速和112国道沿线,距易县约15公里,距离保定市约85公里。全村500余人,满族占90%以上。

清西陵(孟原 摄)

历史及传说

清代时凤凰台村是负责守护泰东陵的八旗营房,同时在这座营房内还建有泰东陵工部、礼部等陵寝机构,还有为整个清西陵服务的金银库、宝花房等机构,清朝末年,西陵承办事务衙门也搬迁到这里,形成一个多机构并存的营房。当时,相对泰陵的八旗营房而言,人们把这里叫作新八旗营房。民国年间建村志时,名为凤凰台。该村目前还保存着营房、营门、庙宇等古建筑,以及独具特色的满族民间风俗。对于具有这类历史与文化传统的村落,当地称之为“营房村”。由于凤凰台村肩负修缮清西陵的重任,因此造就了不少能工巧匠。该村组建了3个古建专业维修队,从事古建维修的专业人员有150人。先后承揽了故宫、颐和园、岳阳楼等多项古建筑的维修工程。

凤凰台村(孟原 摄)

然而,在雍正皇帝建泰陵前,这里叫“牛家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雍正皇帝建泰陵以前,在现在村子的东北角有一块地方叫“仓营”,这里依山傍水,草茂林丰,周围环境清静优雅。这里居住着一户姓牛的富民,在村子的西北角便是牛家的坟地,所以,这里被人们叫做“牛家坟”。

雍正皇帝选定泰陵风水宝地以后,迁出周围十九座自然村庄,牛家和牛家坟地也在应该迁出的范围之内。但是根据雍正八年的《清实录》记载,当年应该迁出的村庄以及“所有坟墓,悉照地之大小从厚赏给地价,俟卜有平稳之地再行迁移,务使民间从容宽裕,各沾实惠,”所以,牛家和牛家坟地当时并没有立即迁出。

后来堪舆大臣在选择泰陵妃园寝墓址时看到这里风景优美,便想把这里做为埋葬雍正皇帝妃嫔的吉壤,他们来到近前询问这里叫什么名字,看坟人告诉他们叫“牛家坟”。堪舆大臣很不高兴,再次询问他们,意思是想让他们说出一个美丽的名称,可是看坟人再次肯定地说这里就叫“牛家坟”,堪舆大臣认为名称不吉利便离去了。后来,选择了离这里不远的忠义村西侧做为泰陵妃园寝吉地。

历史沿革

乾隆皇帝的生母死后,埋葬在泰陵近旁,这里做为泰东陵陵寝机构于1737年开始营建,至1777年建成。建成后村子的前两排由八旗官员居住,第三排由陵寝礼部人员居住,前三排的东端由陵寝工部人员居住,再往北面的是八旗兵弁居住的地方。营房内有整齐的街道,在东面和南面各开一座门,婚嫁之时走南门,若遇人员死亡要从东门抬出。住房院落由南至北按等级依次递减,南面院落宽敞开阔,占地一亩三分,后面院落占地二分四厘。在围墙外的东侧建有金银库,金银库内存放陵寝祭祀时使用的器皿和物品。金银库内还建有冰窖,冰是用来冰镇食品的。在金银库院落的前面还建有宝花房,存放陵寝祭祀时使用的佛花。

营房建成后,派驻的第一批八旗官员有:内防御十六员,房六十四间。骁骑校二员,房六间,笔帖式二员,房四间,兵八十名,房一面六十间。共建房二百三十四间。礼部官员有员外郎一员,房四间。牛羊吏二名,房四间,挤奶人二名,房四间,差役十五名,房十五间。

凤凰台村的传统民居(孟原 摄)

民国时期,贝勒载涛将东西府的办事机构由现在西陵中学所在地迁至此营房内,位置在村子的东南角处。其建筑布局是,最南端是一座座北朝南的正门,进入正门后第一道门内有一排东房,第二道门内是一排北房,这里是龙厅,也就是存放龙亭的地方,龙亭上供有皇帝的牌位。在第一道门内与东房相对的位置有一座小月亮门,进入月亮门有一处小院落,院内是承办事务衙门主事、笔帖式和帮办的住房。当时有人在承办事务衙门的大门上贴有这样一副对联:承办应时讲求新政,衙门尊古率由旧章。

那么凤凰台这个村名又是怎么得来的呢?这要从一个传说故事说起。据说修建泰陵时,雍正曾经亲自到西陵来视察,几天的行程后,雍正带领他的侍从们来到了西陵境内,他们边走边谈、边观望四周的景致,忽然一道靓丽的景观跳入了雍正的视线,但见北面的山丘上,树木葱茏,青翠欲滴,两侧的低岭旖旎南行,起伏平缓。清澈见底的河水自西向东潺潺流淌,青山秀水中一位少女头上火红的丝绦被春风吹佛得飘荡飞舞,少女身后一群羽毛洁白的鸭群有序的排列形成一只凤凰的形状,跟随着少女前行。雍正一阵惊奇,这简直就是一幅不用渲染的写意画卷。走到近前,妙龄少女的相貌更是美丽俊秀,窈窕多姿,令雍正怜爱不已。但美中不足的是,不知什么原因,少女的头上天生没有头发。出于对少女的喜爱,雍正还是将她带回宫中,让御医们精心调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御医们的精心治疗,一年后,少女神奇的长出了浓密乌黑的长发。后来,雍正将少女纳为妃,并宠爱异常。清朝灭亡以后,陵寝营房的名称重新命名,因为这里曾经出过一位皇妃,因此人们为其取名为凤凰台,将村后的山脉称为凤凰山。

作为历史上的守陵村,村里的民居基本都保持着清代的建筑式样,一些院落门口还挂着宫灯。一位老者说,大部分村民还保存着过去的传统——每家盖的房子高度都一样,从山上看,村里房子的屋顶是一条线。 村子目前还保存着清朝时期的营房、营门、庙宇等古建筑,每条街道、每条胡同都以当初机构的名称命名,同时保持着当初的设计,横平竖直,呈品字形。

守陵人解密

这个清朝守陵人后代所居住的村庄,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有的神秘色彩。自在清西陵落脚的那一刻起,优越感就在每位守陵人的血液中流淌开来。清西陵在大清版图上,是一片特殊而神秘的地域,这使得守陵人也成为有别于周围汉人的一个特殊群体。守陵人可以说是“带着皇族血液的公务员”,他们来西陵时,清政府会分给每户一处小院,一般住户是三分三为基准,三分三是指小院的宽度乘以长度的面积,“一亩三分地”的说法便来源于此。

这里有学校,满文汉文双语教学,还教授音乐、舞蹈和骑射等。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守陵人的子女,一出生便报户口,即刻享受七品待遇,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即便是守陵人的狗,也极有尊严。它们个个有户口,有口粮,有补贴。祭祀时间以外,守陵人的生活极为悠闲。他们大多不会种地,闲来就逗逗鸟,斗斗智谋,极其讲究吃,讲究礼教。

发展现状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些守陵人也随之正式“下岗”。而经过近百年的洗礼,当初官山内的神秘守陵人也逐渐被当地的汉人同化,随着西陵老人们的辞世,清西陵守陵人的奇闻异事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风靡。如今,这些守陵人的后裔已经不需要再履行守陵的职责,但他们代代相传的手艺——古建彩画以及满族菜肴烹制技艺都被继承下来,并保留至今。如今更是被挖掘出来,成了凤凰台村最响亮的名片,村里借此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八方来客。

凤凰台村的特色产业和旅游宣传海报(孟原 摄)

在上级领导的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凤凰台村两委积极努力,整合资源挖掘古建和油漆彩画产业,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的古建技术人才,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古建和油漆彩画工艺,引导劳动力从事古建行业增收致富。与此同时,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满家乐”农家游产业,对传统农家游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发开了具有满族特色的“满家乐”农家游项目,形成了凤凰台独具的民族特色品牌。据悉,目前凤凰台村进行“满家乐”接待的共有30多户,游客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是奔着该村满族特色菜蒸羊羔、蒸鹿尾儿、晾肉香肠、烧葡萄、旗肠和肘花来的。在旅游旺季,保守说全村日接待量也不低于2000人,每家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凤凰台村的新民居(孟原 摄)

除了品尝特色满族菜,游客来凤凰台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住民族风情的新民居。凤凰台138户民居整齐划一,全都采用砖木结构,灰砖青瓦,盝顶彩画,建筑古朴典雅。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凤凰台村将街道整修一新,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公园、绿地,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村里的古民居、古祠堂、古树全部得到完好保护,能让游客在满族特色的风情中感受到别样的质朴、宁静。

清西陵的特色村寨旅游资源丰厚,距离北京仅有130公里,沿京港澳高速和张石高速1个半小时即可到达,是京郊特色村寨旅游的首选之地。相临的满族特色村寨忠义村也是个守陵村,该村的摆字舞龙非常有特色,是人们参观游览的必去之地,顺途还可到清西陵、云蒙山皇家森林公园游览。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责编:丁亦鑫、杨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