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籍记载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钻木取火的技术。黎族人民从3000多年前迁入海南岛,就一直传承着钻木取火的技术,至今还有钻木取火技艺的传承人。钻木取火现有手钻、弓钻和绳拉钻三种方式,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杆或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钻火板要选择干燥易于燃烧的木料——山麻木砍制,在一侧挖若干小穴,穴底为流槽,火星由此下落;钻竿(或弓木)用硬杂木制成,要粗细适中,下端略尖,如圆锥状。取火时,用脚踏住钻火板,将钻竿插在小穴内,以双手搓动钻火棒或弓,由机械能转为热能,其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碳、氢或炭氢化合物燃烧。刚刚发生的火星极其微弱,肉眼看不见,为了使看不见的火星变成旺盛的火焰,必须有一种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绒、芭蕉根纤维、木棉絮等引燃,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用口吹气助火苗燃烧,才能达到取火目的。钻木取火技艺在现今生活中虽已少见,但人们流落荒野时仍可实用。对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尤有重要的价值。
来源:地方供稿
(责编:高丽、连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