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

馆藏文物腐蚀损失率超50%存误读 出土时就存腐蚀

2014年02月11日11:27    来源:湖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馆藏文物腐蚀损失率超50%存误读 出土时就存腐蚀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全国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而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经费仅占博物馆业务经费的5%。情况是否属实?湖北省情况怎样?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余莉。

  国内媒体称,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开展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调研认为,全国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腐蚀损害。

  余莉认为,该报道存在误读。她介绍,一般而言,馆藏文物从完好变为重度腐蚀是很少的,因库房环境会比室外要好。该媒体报道“超50%”数字,是指相当一部分文物出土时由于历史、地质原因,本身就存在部分腐蚀、损失。“我省处于中部地区,文物保护的条件和水平跟全国差不多。”余莉说,由于时间流逝和环境变迁造成的文物腐蚀损失不能避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将文物存放于适宜环境中。

  她介绍,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常年高温高湿。像丝绸、青铜器、字画、古籍善本等文物,最好在恒温恒湿环境下存放,但我省恒温恒湿的库房仅省博物馆有。同时,文物保护涉及化学、材料学、精密仪器操作、历史、考古等学科知识,博物馆在引进人才时极少有如此跨学科的专业人才。一般保管人员只能对文物进行除尘、除锈等简单保管,很少能像医生一样对文物把脉问诊。据介绍,我省青铜器、漆木器和丝织品三类文物数量较大、也较典型,这几类文物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即便如此,全省可带队进行修补、保护的专业人士也不足10人,这远不能满足需求。

  她认为,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应该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湖北作为文物大省,国家在加大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和馆藏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逐年增加文保经费比例,以逐步推进文物保护工程由被动抢救性保护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转变。

  (记者海冰、李玉麟)

(责编:夏迪、连品洁)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