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花火引爆“炸龙”现场。
特色民俗表演为节日增添了热闹氛围。
绚烂的烟花照亮了节日的夜空。
土家族小伙为暖身喝酒
“正月十五哪里去,德江元宵看炸龙。”作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德江土家族的舞龙炸龙为省内外20余万名游客献上了一道元宵夜“大餐”。人潮涌动的县城街道,响彻夜空的鞭炮声声,当地人自扎自编的79条彩龙,土家人在惊险刺激的炸龙活动中期盼着来年的幸福与兴旺。
喝得微醺才上路
元宵节傍晚的德江县城气温已不到零度,一瓶白酒在街边几个光着膀子的小伙子手中传来递去。“喝点酒身子暖和,一会儿炸龙时我们都得赤膊上阵,这是土家族的传统,不惧伤痛才能体现我们的勇敢!”小张告诉记者,他从14岁就开始舞龙,现在已经是他们社区舞龙队的“龙头”。“舞龙炸龙最能烘托节日气氛了,来炸我们的鞭炮越多,我们就越开心。”
德江县龙灯协会负责人介绍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德江都会举行炸龙活动,群众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筹资金,自编自舞,自玩自炸,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这一习俗已延续了上百年,是土家人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方式。”而记者顺着德江老城的街道行走,发现挨家挨户门口都立着3米多长的竹竿,随意走进一家商户,40岁的老吴是这家店的老板,他正招呼伙计从箱子里取出一串串鞭炮往竹竿上绕,他告诉记者:“我今年买了一万多元的鞭炮,总共有40多箱,在我们这儿初一只是过小年,正月十五才算过大年,放鞭炮炸龙就是图个热闹、开心,谁家用掉的鞭炮越多,来年越能交好运,生意兴隆。”
炸得越烂越吉祥
晚上6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终于在街道里响起,喝过“壮胆酒”的舞龙队员举着脱去龙衣的“龙骨”,头戴安全帽,袒露胸背,开始迎接人们的“轰炸”。一条龙从完好无损到被炸得面目全非只需要一两百米的路程,而过程也绝对称得上劲爆。临街的人家早已备好了成箱、成堆的烟花爆竹,只要舞龙的队伍一出现便将数十杆鞭炮和几十筒烟花点燃,对准龙头、龙身、龙尾进行密集的轰炸和猛烈喷灼,团团火花在舞龙者的头顶和身上翻滚。一条条龙灯被炸得骨酥筋断,只剩下几个篾条圈圈和一根绳子,身着短裤的舞龙者也被烟火熏得伤痕累累,但他们毫不示弱,一路高呼,决心把人们的鞭炮耗尽,而大家也拿出所有的“家底”誓要把龙炸烂。
当地人告诉记者,传说龙自起水出灯以后,天天降妖除魔,身上已吸附着邪气,人们要用烟花爆竹把龙周围的邪气炸掉赶走,龙头、龙身被炸得越烂,来年的年岁越好。正是抱着这种信念,全城街道中的居民不分男女老幼,对龙灯围追堵截,争相追炸。三五条龙缠绕在一起,上百杆鞭炮发出震耳欲聋之声。纸屑翻飞,跌跌撞撞,在火光的映照下,德江这个贵州南部大山里的小城仿佛如烟花般绚烂而又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