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庄户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北京城区60公里。焦庄户在抗日战争时期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在抗日战争时期,焦庄户人民利用地道同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篇章。
展示地道战成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1964年秋建立了“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1979年焦庄户地道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更名为“北京市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自1987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先后共投资4000余万元,扩建道路、修复地道、新建展馆、恢复抗战民居等,目前纪念馆占地近47700平方米。
2005年8月,纪念馆重新扩建,分为三个部分:冀东抗战燃烽火、人民战争建奇功、今日顺义更美好。展陈内容以照片、图片和实物为主,还修建了以抗战历史人物为造型的浮雕群以及大型立体三维沙盘,再现了焦庄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画面。
反“清乡”引出的挖地道灵感
《地道战》是一部国人非常熟悉的经典抗日题材影片,灶坑内、驴槽里的地道出口,碾盘下、墙壁里的射击孔,构思精巧的地道,激烈的战斗场面,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北京郊区,也有一处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遗址,它就在顺义区焦庄户村。
1942年初春,焦庄户村外的马家坟地,又多了一个坟头,抗日村长马福最近“暴病身亡”。村里人都知道,侵占焦庄户一带的日伪军,发动“治安强化”运动,三天两头 “清乡”,点名抓马福。马福想出了这个“假死”的方法,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他找干部们一合计,最后大家想到了挖地道。于是,大伙用了几天时间挖出一个地道。
一天,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子,马福没跑出去,就钻了隐蔽洞,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他们决定把地道挖得更深更隐蔽一些,经过一冬天的奋战,各家的隐蔽洞与村里的地道相连,还修了暗堡。
焦庄户的人民战争
1944年4月,日伪军又来“扫荡”了,民兵们利用地道打得敌人大败而逃。不久,汉奸带着日伪军来抓人。全村民兵、干部闻讯下了地道,从村外的出口冲出包围圈,让敌人扑了个空。
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村民们设计出了能防烟防水防毒气的地道构造模式,还掏了瞭望孔、射击孔,建成“能藏、能走、能防、能打”的“四能地道”。最后挖成了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可谓四通八达、上下呼应,南到龙湾屯、唐洞,北到大北坞的长达23里的地道网。
焦庄户成了冀东抗日根据地安全可靠的堡垒。于是,冀热辽14军分区卫生处第二所搬到这里,附近的伤病员也到这里来疗养,村里经常住着几十个“伤号”。1947年11月10日,冀热辽14军分区指示东部顺义县政府,授予焦庄户“人民第一堡垒”的光荣称号。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