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

温州发现五代子城谯门遗址 专家建议开辟遗址展区

2014年03月26日08:41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温州发现五代子城谯门遗址

  ■ 勘探现场全景

  日前,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为配合市市区鼓楼街谯楼的周边环境整治,对谯楼西侧原教育局办公楼旧址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早期城门及城垣遗址。谯楼是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登高远望之楼。经上海田野考古作家钱汉东对遗址现场勘察,确定为五代吴越王钱镠七子钱元瓘(887-941)镇守温州时所筑建。

  考古发现,现存的谯楼与西侧古遗址处在平行位置上,其东半部分城台遗迹被今谯楼所叠压,门洞及西部城台遗迹清晰可见。门洞宽5.10米,长13.25米,距地表深0.74米。西面城台东西长9.65米,南北宽13.25米,外包青砖,中间填土。砌法逐层向上内收,符合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的“露龈造”式样。

  城垣遗迹叠压年代清楚,五代基石下为夯土,五代基石上为宋代、明代、清代的地层,特征鲜明,一目了然。出土有晚唐五代及之后各时期的陶瓷片标本,另有石球、铜钱等遗物。部分城砖上模印、刻划文字或标记。如早期城砖上有阳文数字“一”、“二”、“三”等;晚期城砖有阴文“官”、阳文“五”、“明□(花押)” “陈□(花押)”等。

  钱汉东认为:“谯楼最初为五代吴越王钱镠七子钱元瓘(887-941)镇守温州时所筑建。温州系吴越王国南部重镇,故颇受钱镠重视。钱元瓘注重兴修水利,繁荣商业,开展海上交通,使温州形成一个安定稳固的局面。钱氏建成后的谯楼,由于台风、火灾等原因屡次被毁,在元、明、清都曾有过修缮。据记载,唐以前温州仅有郭城。五代开平初,钱元瓘为了加强军事防御,以长保无虞,一边修缮外城(即晋时所筑的鹿城),一面增筑内城(史称钱氏子城)。据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五《古迹》载:‘旧子城在府城内,后梁开平初钱氏始筑,周三里十五步,通四门,内卫州治,外环以水。元至元十三年废为民居,止(只)存谯楼门址。’”钱汉东还建议,此处遗址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希望得到保护,开辟为遗址展区,向公众开放,并立碑记叙此事,给后人留下文化记忆。(梁岩华)

(责编:叶欣、张希)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