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

海上搜寻为啥那么难?漂浮物随洋流不断移动

2014年03月28日08: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海上搜寻为啥那么难?

  据新华社消息 在南印度洋搜寻马航370航班过程中,中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卫星及飞机均报告发现过大量疑似漂浮物,但舰船等赶赴相关海域却仍无有价值的发现。为什么在海上搜寻难度这么大?

  漂浮物随洋流不断移动

  首先,专业研判卫星图像需要一定时间。据中国《航空知识》杂志副主编王亚男介绍,卫星在工作时一天至少可以拍摄数百张照片,每张照片通常可以覆盖数百平方公里的面积,而如果分辨率降低,照片的覆盖面积会更大。因此,对大量卫星图像进行研判是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例如,本月18日中午中国卫星拍摄了图像,到22日中方发布有关疑似漂浮物的研判结果,这个中间就存在一个时间差。

  等到海面搜寻力量赶到卫星观测的相关位置时,洋流等可能已把漂浮物冲到另外的位置了。赶赴南印度洋目标海域参与搜寻工作的中国“雪龙”号搜寻工作总指挥刘顺林介绍说,海面上漂浮物通常会随着洋流漂移。海上大风、高达数米的涌浪,都会使漂浮物不断移动,这些都会加大海面搜寻难度。

  海浪影响观察漂浮物

  此外,大海中的漂浮物会随着风吹浪动而忽上忽下、忽隐忽现。即使在相对平静的海面,漂浮物也不会完全露出,海面上所观测到的往往只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美国战略安全情报咨询机构苏凡集团在解释搜寻工作的难度时举例说:“随便一个海浪都可能在目光扫过一个物体时将其遮盖;阳光照射在水面上的反光可能导致短时间无法看清;在一个物体最清晰可见时,往旁边偏一点角度就可能使机会错失。”

  除此之外,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舶也不像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踩一下刹车就能停下来。24日,“雪龙”号上的好几位科考队员都看见了船边有个绿色物体一闪而过,但转瞬即逝,快得甚至来不及拍照。“雪龙”号赶紧调头,但仔细找了好一阵子,再也没有见到。

  气象地理条件致搜寻难

  现阶段的搜寻区域距离澳西南海岸大约2500公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海洋学家埃里克·范塞比耶说,地点偏僻意味着这里不会像其他多数海域那样散布大片垃圾,减少搜寻工作受到误导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这意味着搜寻飞机发现的大件物体更有可能来自MH370航班。

  不过,范塞比耶说,对于海员来说,这一海域素以条件恶劣闻名。

  “总体来说,这是这片海洋中风浪最大的部分,”他说,“在冬天,如果有风暴在你身边经过,可能引发10米至15米的海浪。”

  美联社评述,过去一周,卫星图像和飞机目视搜寻发现了多个可能与马航客机有关的疑似物体,但尚未有物体获得精准的二次确认。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地质学家罗宾·比曼认为,如果确实发现飞机碎片,海底地质情况可能加大搜寻“黑匣子”的难度。

  比曼介绍,东南印度洋山脊穿过这一海域,标志着南极板块与大洋洲板块在这一海域交接。沿着山脊有一系列“极为活跃”的火山,且海底“地势崎岖,布满断层、巨大的沟壑和山脊”。

  另外,客机黑匣子内脉冲信号发射器的电力只能维持30天左右,搜寻人员必须与时间赛跑。如果“黑匣子”电力耗尽,搜寻人员需要使用水下机器人等手段寻找,难度将更大。

(责编:连品洁、张希)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