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 舒心健体
春天是最适合户外运动的季节,加之北方的春天气温多变、气候干燥,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去户外运动一番,远离城市的繁杂与喧嚣,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恬淡和舒心,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心情。
然而,在春季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户外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又该如何保护身体?事实上,在春季有很多简单、绿色的运动方式都非常适合普通人群,每个人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心仪的运动方式。
骑 行
骑自行车是一项典型的有氧运动,在欣赏周围风景、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心肺能力、肌肉耐力和腿部关节,同时借腿部的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强化了微血管组织。相比于其他很多户外运动,骑行显得更加亲民。市民无需做太多的准备,只需一辆自行车,每一个非机动车道都可以成为户外锻炼的场所。
温馨提示:
◆车座位置不应过高,且应富有弹性。
◆骑车时应两腿均衡发力,臀部坐正。
◆长时间骑车时,要注意调整坐姿。
快 走
对于在冬季缺少锻炼的人来说,户外快步行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快步行走除了可以强筋健体、预防骨质疏松外,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调节改善血脂,特别是在郊外快走,既可以运动耗脂,还能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
温馨提示:
◆准备好舒适的鞋子,行走前进行适度的伸屈运动。
◆快步行走前,先选择漫步5分钟为宜。
◆尽量选择在平地行走,这样对关节的损伤更小。
◆走路时应展开双肩,挺胸抬头,腰部重心应置于所踏出的脚上。
◆每天可以快走30—40分钟,走到“细汗微出”即可。
登 山
登山是一项健身效果较为全面的户外运动。山中的空气新鲜,对于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很有益处,同时登山还可使人体肌纤维增粗、提高肢体灵活度。另外,在山顶极目远眺,还可以缓解眼部疲劳、放松大脑。
温馨提示:
◆准备好舒适宽松的衣服、合脚的鞋子。
◆登山时身体应前倾,但腰、背要挺直,避免驼背、弯腰姿势。
◆登山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以恢复体力。
◆登山前应查明路况,注意气象动态,以免发生意外。
放风筝
放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风和日丽的大自然中,跑跑停停地放风筝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新陈代谢,活动周身关节。眺望高空中的风筝,也可以放松眼部神经,有助于消除眼疲劳。
温馨提示:
◆应选择空旷、平坦的场地,一定不要在有高压线、电线杆的地方放风筝。
◆放风筝时,头颈要避免长时间的后仰。
◆留意气候变化,出现雷电等天气时,应立刻停止放风筝。
◆如果风筝线意外断掉,请将断线全部收回,以免对他人造成危害。
春花如何不闹人
王君平 王继荣 罗国金
又是一年春来到,鲜花朵朵枝头闹。然而有些人却被这花朵“闹”得头痛不止,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患了“花粉过敏症”。
病因和症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承新说,花粉过敏又叫枯草热,是由致敏原花粉导致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花粉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某些蛋白质由呼吸道进入体内后,与人机体的一种免疫球蛋白相结合,释放出过敏介质,使机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及瘙痒。
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症状为打喷嚏、流涕、流眼泪,鼻、眼和皮肤瘙痒,有时出现皮肤红斑、风团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诱发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等。人的免疫状态和机体的敏感程度也对发病有一定的影响,造成疾病迁延不愈。
如何治疗
李承新强调,对于已经发生过敏的患者,应该首选第二代无嗜睡副作用的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瘙痒严重影响睡眠者可以联合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酮替芬等。
另外,维生素C、钙剂和外用止痒制剂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过敏症状。
症状严重者,如有哮喘、呼吸困难等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症状完全控制后,药物要缓慢减量,防止猛然停药后病情反复。
由于花粉在空气中传播,很难避免接触,唯一可以彻底治愈的方法是脱敏治疗。
李承新指出,根据过敏原点刺检测的结果,针对特定的花粉提取出相应的过敏原液,稀释后对患者少量、多次、递增剂量地进行皮下注射,使患者体内免疫发生变化,逐步提高对过敏花粉的免疫力,最终达到完全耐受。
整个脱敏过程大约在3—4年,每1—2月注射一次,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使用中医中药的话,需要辨证救治,结合针灸等传统治疗,也能有效地控制病情。
如何预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周勇说,首先是尽量避免接触过敏花粉。
最理想的方式是明确何种花粉过敏,可以根据花粉致敏原的点刺试验结果明确致敏花粉的种类,根据其花期的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时间,外出时可戴口罩或者使用鼻阻隔剂。
居于室内时,关闭门窗或开空调以减少室外致敏花粉的进入,如伴蔬菜、果类过敏,应避免进食那些过敏的植物性食物。
其次,也可以考虑提前使用抗组胺药进行预防。
周勇认为,由于花粉症与致敏花粉的种类与数量有重要关系,因此呈现地区性和季节性特点。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提前短暂的地域迁徙,待到花粉释放的高峰期过去后,再回到原来的工作生活环境中。
春游出行防蜱虫
本报记者 王君平
清明时节是郊游踏青的好时机,也是蜱虫危害高峰。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小叮咬,大危害”。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发布《居家虫害防治宝典》,旨在宣传病媒生物防治知识,使市民掌握除害防病方法,保护市民健康,并特别提醒公众郊外旅游应注意防蜱虫叮咬。
蜱也叫狗豆子、草爬子。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
蜱虫身上可能会携带汉坦病毒,使人患上肾综合征出血热。
都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生活在都市里会感染上该病。但当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时,除要做好个人防护,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北京疾控中心专家说,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黏附;不要穿凉鞋。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不能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正确的方法是找到最近的正规医院,在叮咬处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才可用镊子将蜱虫去除。
近年来我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数激增,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非洲、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疟疾、登革热流行严重,到这些地区旅行和工作需要了解当地疟疾、登革热流行情况,尽量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使用驱蚊剂。一旦出现发热、畏寒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治疗,就诊时应说明旅行情况。(记者 侯云晨)
小贴士
樱 花
◆樱花每支一般三到五朵,成伞状花序,花色有白色、粉红色等。
◆在国内观赏樱花的好去处有: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北京的玉渊潭公园、西安的青龙寺、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无锡的鼋头渚公园、昆明圆通山公园等地。
图①: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第二十六届樱花节上,游客在观赏樱花。
图②: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樱花。
图③:游客走在樱花树下。
本报记者 李维娜摄
油菜花
◆油菜花别名芸苔,在我国栽培较广,花期长达30天。
◆国内观赏油菜花的好去处有:江西婺源、陕西汉中、江苏兴化、湖北荆门、云南罗平、重庆潼南和青海门源等地。
图④、⑤:江西南昌湾里,盛开的油菜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陈 丹摄(人民视觉)
图⑥:江西婺源,一对新人在盛开的油菜花海中取景拍照。
本报记者 吴齐强摄
小贴士
桃 花
◆桃树为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树态优美,花朵丰腴,栽培历史悠久,有白、粉红等色。
◆国内观赏桃花的好去处有:湖南省常德市、北京平谷、江苏泰州凤城河畔、四川龙泉、西藏林芝等地。
图⑦、⑧:在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地区,盛开的桃花在雪山的环抱中尽显柔媚。
本报记者 扎 西摄
牡 丹
◆牡丹原产地为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有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国内观赏牡丹的好去处有:河南洛阳、浙江义乌牡丹园等。
图⑨、⑩:浙江义乌万盛牡丹园,游人在观赏绽放的牡丹。
卢国良摄(人民视觉)
责任编辑:侯云晨 本版制图:李姿阅
资料整理:侯云晨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