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专题>>人民日报《假日生活》

我家蒸得面花香·河南:二十八 蒸枣花

2015年02月22日09: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枣花子是种面食,有的地方叫枣花馍。“二十八,蒸枣花。”在我河南老家,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枣花子。

过完小年,家里就开始准备过年的吃食了。在我印象中,过年的吃食,总比平时多一些花样:普普通通的馒头,变成了包有各种馅料的包子;平时不常吃的肉丸子、麻叶子(一种油炸面食),也带着特别的年味新鲜出锅。过年了,人们似乎想赋予吃食更多含义,于是从形式到内容,吃食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枣花子就这样隆重登场了。

做枣花子是个费手工的活儿。发酵好的面团,加入面粉反复揉搋,直到软硬适中,表面光顺。母亲开始了她的技巧展示:面团切成剂子,有的拉成条,有的擀成饼,有的用筷子夹成花,有的加上花刀,浅浅地刻出一层浮雕。等到几个花样拼到一起,方才看出这是个石榴,带枝带叶,饱含籽粒,好像从院里石榴树上刚摘下来。

不同的人家,主妇的巧思也不尽相同,各家各户总能做出不同的花样。我家习惯做成一个大团花:七八朵花围成一团,大概是团聚和圆满的表示了。枣花子最有特色的当然是在面团上点缀红枣,那简直是神来之笔:红枣不一定点在花的中心,但一定是视觉中心。面团的质地本来单调,红枣一点,枣花子顿时熠熠生辉。

除夕晚上,烛台上点起了红烛,香炉里焚上了香,蒸好的枣花子也摆上了供桌。现在想来,在所有过年的吃食中,枣花子应该说是最富于精神性的,它首先是供品,承载着人们向列祖列宗表达的意愿。枣花子也是最富于艺术性的,人们为它倾注了最多的辛劳,也倾注了最多的心意。(记者 肖 遥)

(责编:杨佳、郑婷婷)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