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剧爱好者在化装。柴保辉摄
滇剧表演。李 伟摄
滇 剧
云南戏里云南年
“虽然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可我们已经接到40多场演出预约。”昆明市官渡区牛街庄团团长张德元说起即将到来的忙碌,满是幸福。
“每年春节期间都是滇剧团最忙碌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在各个村庄之间来回跑,还得提前准备不重样的戏目。” 张德元告诉记者,滇剧的特色就是不演一模一样的戏,哪怕戏目一样,内容也会有所变通。目前剧团已经提前排练了80多场戏,不愁老戏迷们听不过瘾。
“最开心的就是听戏迷来一句‘这才是咱正宗的滇剧’!”张德元告诉记者,云南人对滇剧热情仍在,每次演出也总能看到不少戏迷老友。
滇剧是丝弦、襄阳、胡琴等声腔在明末至清乾隆年间传入云南逐渐发展形成的,现流行于云南90多个县市和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滇剧的丝弦、胡琴和襄阳三个主要腔调,虽然出于秦腔、徽调与汉调,但经过与云南人民的语言、风习和地方戏曲长期的融合之后,已与原来的秦腔、徽调、汉调风格不同,成为云南人民所特有的地方曲目。
自清朝中期滇剧形成以来,就受到云南人的青睐,过年、庙会、喜事总要有戏班搭台唱戏才算热闹,滇剧成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虽然如今滇剧已大不如从前那样受欢迎,但过年阖家团圆,听滇剧图个热闹、喜庆仍是许多云南人血脉中流淌着的文化情结。张德元和滇剧团早年就曾受邀远赴普洱等地演出。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短则三天、多则五天,过年请滇剧团来村里唱出戏一直是不少村庄的必选项。
“滇剧戏班走到哪里,就把新年的热闹带到哪里。”张德元说,春节期间戏班搭台演出时往往能吸引上千名村民,老戏骨沉醉戏中,情至深处忍不住跟着台上的演员一起唱;年轻一辈则觉得新鲜,盯着舞台目不转睛。台上演才子佳人、英雄传奇,锣鼓喧天好不热闹,台下观众欢声笑语,放眼望去皆是人山人海。
春节期间高强度的演出对演员来说是莫大的考验,不仅仅演出时间长,演员们幕后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不同角色的妆容、服饰需要提前设计准备,每一位演员登台前至少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化装、做幕后准备。”张德元说。
值得一提的是滇剧本土化故事的能力,能把发生在遥远时空中的故事拉近到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戏中人的喜怒哀乐就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共鸣感。《吴三桂与陈圆圆》、《水莽草》等剧目就是在民间传说、志怪小说的基础上,结合云南风土人情和社会现状进行合理改编产生的剧目。也正是因为如此,滇剧的感染力和创造力才能经久不衰,一直在云南人逢年过节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许也正是因为滇剧所代表的云南地方特色和生活习俗,滇剧才能拥有如此广泛的民间“粉丝”。
滇剧是云南人的历史书,不仅记录了几百年来云南的王侯将相、英雄美人的传奇故事,还伴随了一代代云南人生活的喜怒哀乐。戏文里的人生哲理、社会经验、历史感慨都借着角色的口,说出云南人的生活感悟。“滇剧的文化底蕴能让它能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辉映,屹立不倒。”张德元说。
平日里张德元的剧团只在周四、周五排练两天,随着春节的临近,滇剧团已经开始天天排练。“从春节到农历三月都是滇剧团应邀演出的火热时节,你看剧团里的老演员,他们也在期待滇剧未来的春天!”(记者 杨文明 李茂颖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