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村 

2019年11月12日11:28  来源:人民网
 

城步苗族自治县清溪村位于县城东北角,距县城9公里,距白云湖国家级湿地公园15公里。2014年该村被国家民委定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清溪村(孟原 摄影)

清溪村村始建于1259年,南宋开庆元年,唐末“飞山蛮”部族首领杨再思的第六十四世孙一个叫杨应魁的人落户于此。从此,这里升起缕缕炊烟,迄今近八百年历史。杨应魁带领子孙后裔,历经300余年,建成“渡溪”、“田心”、“桥头”、“车田”4个寨子组成的村落。村子原本叫“渡溪”,至明洪武年间,杨姓先祖修筑了自清泉洞而下,穿村过户长达2000米的小溪,水流潺潺,从此,这里便叫“清溪”。清溪古民居背靠青山,面临小江,可谓依山傍水,是生存的理想之所。这里曾经人才辈出,在历史上,这里曾拥有过享誉一方的政治地位。经前人数百年的苦心经营,如今清溪村已是一个颇具规模的自然村落,清溪古街东西长约1500米,聚居村民1500来户,人口2150余人,苗族人口占80%,且多为杨姓,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约占20%。全村现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栋,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

清溪村古民居(孟原 摄影)

站在村口环望,远处可见被雾气弥漫着的“三十六峰”,浅蓝青蓝重叠,像一幅浸染的水墨画,风吹过,乳白色清凉的雾里全是青草的味儿。村口是政府修建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心,有一座类似于城步风雨桥的木质桥廊,还有一棵参天古树林立中间。据当地居民介绍,这棵古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粗壮的树干需要三人合抱才能勉强抱住。一条弯弯绕绕的小溪,溪旁是同样曲折有致,窄窄的、泛着淡淡青光的石板路,清溪和青石板就这样带领着游人至一个个的院子,走进这座有760多年历史的古村深处。

清溪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孟原 摄影)

古树(孟原 摄影)

古石板路(孟原 摄影)

清溪古民居布局自西向东长约600米,自北向南平均宽约100米,以清溪古街为中心,街分前后两街,明清年代建筑沿街兴建而成。整个建筑群为面南背北座向,依山傍水,呈“一”字形排列,多数为四合院落,院内四面修造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每座房屋之间用走廊连接。均有“八”字形槽门,布局合理,大街小巷通道多为青石板铺就,且通有小水圳。每个四合院内的房屋结构很相似,相似的青砖、青瓦,相似的屋顶,仔细查看,却可以发现这些屋顶的构造不同。院内有小天井,天井的地面用鹅卵石铺设城圆形、柳叶形图案,人们不管从哪个角度观看,这些图案是一样的。正屋的堂屋之间以六扇门为主,下半部为平板,上半部为花窗图案,雕刻福、禄、寿、喜等文字及喜鹊、鹿茸、梅花等图案。家家都筑有马头墙,马头墙比屋脊还高,能起到防火的作用。四合院的一楼是主人住房,二楼是客房或粮仓和杂物间。部分院内至今留存有石墩、石锁、上马石、插枪石和其他练武用的器械,是苗民先祖尚武精神的遗存。众多院落之中,尤以“杨家大宅院”最为杰出。陈金贵介绍,宅院建于清代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共有房屋20余间,可见其主人身份之高贵。

古民居院落(孟原 摄影)

院中天井地面是用鹅卵石铺设的图案(孟原 摄影)

清溪古民居的显著特点是:每幢建筑都有供人休闲和用于翻晒谷物及方便办理红白喜事的禾场坪,而每家的禾场坪都用鹅卵石镶嵌成各种图案。每家的房屋装饰十分讲究,这些建筑中的门、窗、翘角、挑檐、房梁、木枋每一样都精雕细琢,镂空成凤、鹿、鱼、蝙蝠、水仙、竹子等各种花鸟图案。如:廊柱基石均雕刻有飞禽走兽及花草、虫、鱼图案,廊柱桃枋雕有龙、凤或鲤鱼图案,有的门窗还雕有“福、寿、禄、禧”等图案。其雕刻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一门一扇一窗一棂皆被赋予了灵魂。每家房屋的照壁都写有“清风传家世,溪流福泽长”的祖训,它充分反映了清溪先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体现出苗族在宗教、美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蕴和神韵。

门上雕刻着“福”“禄”花纹(孟原 摄影)

窗上的雕花(孟原 摄影)

清溪古民居同时是城步“杨家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的内涵是城步杨姓先民近千年来生产、生活、军事和习俗的真实记录,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浓缩了苗民的精神状态和美好追求,对研究苗族社会的民族学和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建筑学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斑驳的院墙(孟原 摄影)

村中还有明洪武十一年修建的水渠,引龙泉洞溪水入村,水渠全长3000米,全部用青条石砌成。这条青石渠穿村而过,历经六个多世纪而不衰败,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和预防火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溪水仍然活泼地流着,村中的妇女们就在屋前屋里洗菜洗衣,雨天不用湿鞋,晴天不会暴晒。600年来,村子里防火灌田、人畜用水也全靠它。村子里还可见到一些老水井,井栏用四块巨石围砌而成。井壁暗黑,青苔密布。被井绳勒出的一道道沟槽密布井沿,有些深达五寸,宽至两指,非常光滑。从井口下探,深不可测。

民居内部(孟原 摄影)

清溪古建筑群布局之严谨合理,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湘西南苗族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清溪村古民居现为省级重点文物。

几百年前,清溪是邵阳、武冈至桂林必经之路,过往旅客络绎不绝,货郎摇鼓,内外相互物资交流,生意异常兴隆。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清溪商业尤其鼎盛。湖南邵阳、武冈和广西桂林、资沅等各地人士慕名纷至,街旁店铺林立。饭馆、旅店、杂货铺、药店、屠宰场……每天天一亮,各种铺子就开门营业,店家吆喝声、马蹄得得声、讨价还价的争吵声此起彼伏。晚上的景色更是迷人,每间店铺都会在门口悬挂油烛灯笼来突出自家的店牌,灯火彻夜长明,热闹鼎沸,繁华若市。这些商人沿清溪街市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古屋建造得舒适、气派、堂皇。新中国成立后,城步至武冈公路改道新建,随着交通区位的失势和经济重心的析出,也让清溪的繁华日渐衰落。虽然现在这些古民居历经数百年历史的锤炼,社会动荡和风雨侵袭,有很多的古民居、茶亭、祠堂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格局和特征。如今,繁华远去,昨天的熙攘热闹变成了今天村民们的安静劳作,保存完整的350米古道和杨家大宅院里的六间马厩引后人怀想。

仍旧气派的古民居(孟原 摄影)

而今,这些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营造之精的古建筑群,如同居住于此的老人一样逐日老去,新建的清溪前街正日渐恢复曾经的繁华荣光,两旁的现代新居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认识到古民居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性,开始投身保护古建筑的行业。城步县也加大对清溪村古民居的保护、修缮力度,使这座古村落重现光彩。

历史与现代的对立——前为破旧的古民居,后是新筑的现代楼房(孟原 摄影)

修缮后的古民居(孟原 摄影)

参考资料:

1.武陵山苗族网

2.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责编:赵亮、李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