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也被列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卧轮式水伞作为香纸沟土法造纸的的一种主要动力,是造纸得以实现的必备工具。古时蔡伦造纸,因为需要把纸浆打碎打细,开始用的是牛,但是效率太低,强度很大,人们一直苦不堪言。鲁班后人赵巧儿,看到了民间百姓的这一状况,发明了涡轮式水伞。在香纸沟白水河沿线,特别是白水河组、葫芦冲组等沿线,河流较为宽阔平坦,利用卧轮式水伞,能更好的有效利用水源,而且卧轮式水伞力量大,不容易毁坏,更能持久稳定生产。香纸沟土法造纸作为完整保留了蔡伦造纸术的72道工序,是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长期以来,造纸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养活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
卧轮式水伞对于白水河、葫芦冲一带地势平坦、水流宽阔的河流流域来说,显得至关重要。这一带的居民利用卧轮式水伞,才得以将造纸术保留至今并传承发展。
卧轮式水伞由水柱、水杆、推叉、赶杆、石圆盘、水依板组成,所用的木质选择耐磨的枫香树,它利用水依板的作用使这种水车能在平坦的水流中,通过水的动力来带动石碾转动,从而减轻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繁重的劳动力。如今,在香纸沟一带还保存着这一古老民间手工技艺。
卧轮式水车的制作是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会制作的人很少,水依板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水车的功效,必须按照传下来的尺寸制作。水车的直径2米,由6方木组成,通过水流的冲灌才能使水伞转动。首先,需要一根比直结实的树干作为将军柱的材料。其次,找一块略弯的木料,用来制作弯板,适合做弯板的材料相对比较难找,需要经常上山寻觅,然后找几根中等粗细而笔直的树木作大方。把原材料用斧头修整好,锯掉多余部分,用刨子把木料表面刨光滑,用墨斗在材料上画出需要锯除或者打洞的地方,画出细节和尺寸,方便制作将军木、弯板和大方。然后根据画出的尺寸,用凿子在将军木上转孔,修整大方及弯板,最后将其进行从内到外的组装。
居住在贵阳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陇脚村的罗术玉,而今已是73岁高龄,是卧轮式水伞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这里家家户户都造纸,村民们世世代代以造纸为生,罗术玉的手艺好,制作出来的水伞转得顺滑,找他制作水伞和维修的也就多些。由于受父辈熏陶,斧头、锯子、刨子等工具已成为其儿时的主要玩具。罗术玉16岁就跟父亲学习水伞制作,20岁便掌握了卧轮式水伞制作的全部技艺。水伞的制作都是直接上门,按照买主的要求制作水伞大小,材料也是直接在买主家山林里挑选。
随着高速时代的来临,在香纸沟,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用土法造纸的人越来越少,荒废作坊也越来越多,加上现代机械制作,对传统手工造纸的冲击,卧轮式水伞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少了。没有了市场需求,木工都转做其他工种,卧轮式水伞的制作技艺濒临失传。
卧轮式水伞作为造纸的重要工具,其传承和发展也和古法造纸的传承和发展一样重要。中国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文明古国,自然少不了像卧轮式水伞制作这等传统技艺的文化堆砌。
资料来源:
图文均来自《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摄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