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旅游法》实施让旅途心情大好
这些年,黄金周、假日经济、旅游经济这些热门词汇不绝于耳,伴随而来的旅游“事件”也是此起彼伏。因而,合理规范旅游市场,不仅是这个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良方,也是旅途大众的肺腑心声。
2013年10月,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开始实施了,从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解读中,反映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事实上,不同的游客,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极少参加旅行社的团体游,绝大部分的旅游都是以“驴友”身份完成的,所以也没怎么体验过“黑导游”、强制消费等等问题,但即使这样,并不代表每一次旅游都是开心圆满的。
2013年的劳动节,身为背包客的我们,乘车近千里拜访东岳,而伴随我们的是当天八万余人的同行游客。 公安、武警三步一岗,在两边现场监督,买门票的队伍更像是被押解的囚犯。两个小时排队,还未到山脚,体力已消耗一半。之后五个多小时的登山,比肩接踵,毫无时间和心情欣赏沿途美景,只是不停地被后边的游客推赶着向上走。在攀越十八盘的路上,也亲眼目睹因为拥挤而发生的摔倒事故……所以,这样的旅游价值真是大打折扣。
再比如,在海南旅游的时候,也多次碰到过服务人员态度恶略,或者强行推荐商品的情况。因为有些时候在出海的船上,处于安全考虑,也难免会委曲求全。
前两个例子虽然貌似无关,其根源相同。正是因为集中旅游才会出现多一些的安全隐患,作为旅游景点的服务人员,也会因为游客集中而调换角色,自己做“上帝”。因而如何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解决集中出游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不是集体休假才叫休假?休假可不可以更弹性化……这些都一直困扰着我这个小游客。
谈过了人,简单说说钱。有人说旅游法的实施减少了旅行社的额外收入,其必然通过提升项目费用来挽回。羊毛出在羊身上,赔本的买卖谁都不会做。但我相信市场是一杆秤,这杆秤的平衡取决于供需关系。而通过立法,以强制的手段,控制乱收费,增大透明度,提升服务质量,可以使这杆秤更快更好地保持在平稳状态。
身为社会人,秩序是列车,法律则是轨道。在轨行驶,乘客才舒适快捷。因而,旅游法的出台,向开心旅游更近了一步。但立法是为了行业规范,通过约束来减少事故,而通过规避,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同样重要,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旅途中我们的心情又会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