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①:成都第一社会福利院里,老人在上网。 |
核心阅读
如今,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全方位融入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由于不会或者不习惯使用网络及移动终端,无法享受网络上的资源和网络给当今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在网络时代,他们显得格格不入,他们中有老年人、农民工、偏远地区的人,被称为“脱网人群”。
脱网人群的尴尬
“每次给孩子打生活费都要老老实实地取号排队,银行的工作人员和孩子教了好多次怎么使用网上银行,但就是学不会,也不放心在网上汇钱,还是上银行放心,也不会出错。”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的赵阿姨已经年近60,虽然家里也添置了电脑,但基本上用来看电视剧。
在合肥蜀山区打工的阜阳大哥刘亚立谈起网络更多的是气愤,“不会上网导致‘购票难’了,每年过年回家,小年轻们在网上简简单单地就能订到回家的火车票,而我都得大早上爬起来上火车站排队,还经常买不到。改乘长途客车,不仅票价贵还折腾,今年一定得让年轻人教教我,不然太吃亏了。”刘亚立说,因为不会在网上购买火车票,很多像他一样的返乡农民工还是不得不持续数天排长队购票。
还有一部分人主动抵触网络和各种移动终端带来的快节奏生活、繁冗充斥的信息,甘愿脱离网络,享受自己的“慢”生活。
“我用的手机还是老款,不是智能手机,平时也就打打电话发发短信。我觉得简简单单挺好,把更多的时间留到现实生活当中,所以我家孩子让我装个微信什么的,我都说算了。”合肥市包河区退休教师刘阿姨说。
【析】
用智能手机聊天、网购、网上充水电费、上网查信息……对于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这也给大多数人带来了便利。但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较迟缓或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脱网人群来说,这种便利无形中却成了他们的不便。他们的困难和尴尬,我们不应忽视,更不能嘲笑,而应给予理解和重视。把这些人的不便与需求考虑到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进程中,这才是全社会的进步。
脱网人群如何“入网”
●“妈妈学得很认真,自己不停地练习。”
“我每周都会跟父母通电话,然而,长途电话费也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北京工作的宋听蓉说,“妈妈平时精打细算惯了,每次通电话时,感觉她总有说不完的话,又要把时间压缩到最短,可能是为了给我省点话费吧。”
今年春节回家,宋听蓉用自己的工资为父母各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还在家里安装了无线路由器。“趁自己还在家的时候,我教会了爸妈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宋听蓉告诉记者,“妈妈学得很认真,自己拿了个小本,把每一个步骤都记录下来,之后还不停地练习。”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宋听蓉教会了父亲如何浏览新闻、如何在线打扑克,教会了母亲如何下载音乐、如何网络购物。最重要的是,以后她可以跟父母语音甚至视频聊天了。“这是他们觉得最有价值的一项功能。”宋听蓉笑着说,“后来每次在网上跟妈妈聊天,她总会家长里短地说上一个多小时,总之,她再也不用为我省话费了。”
【析】
教父母接触网络,让父母体验信息时代的便利,在现代生活中也可以成为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帮助脱网人群入网,年轻人应该发挥主要作用,一要用心,二要有耐心,从最基础的开始,让父母在孩子的关爱中融入时代的主流。
●“真没想到,这么大年纪的人也会对互联网感兴趣。”
王彬尧是北京一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他的姥爷已经70多岁了。几个月前,王彬尧换了一台新的平板电脑,并把旧的寄回了家,没想到却为姥爷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平日里,老人家获取信息的来源只有电视、书籍和报纸,但是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互联网已经成为老人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前真的没想到,这么大年纪的人,竟然也会对互联网感兴趣。”王彬尧说,“我们教会老爷子怎么上网看新闻,他特别喜欢看网友的评论。我们还帮他注册了一个微信账号,他每天都会津津有味地看朋友圈,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他都会研究很久。”
“网络对姥爷的生活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他开始关注一些热点问题,跟我们的交流更多了,思想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固执了。”王彬尧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回家,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姥爷说在网上看到了两个词语,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一个是‘存款准备金’,另一个是‘人艰不拆’,我耐心地解答了,姥爷很是高兴,接连赞叹网友有才,还说自己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看到姥爷这么高兴,这是买多少补品都换不来的效果!”
【析】
很多年轻人觉得老年人没必要接触网络,学也学不会,这样的想法可能有些先入为主了。赋闲在家,子女疏离,使上了年纪的人更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而网络的互动性能够帮助他们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他们感到自己并没有被社会忘记。很多时候老年人脱网,不是因为不爱,而是不会。
●“我们大社区的电脑班办得太及时了,我把这些操作记在本子上,按步骤操作。”
“老师,帮我看一下,这个QQ视频怎么打开?”5月5日上午,在安徽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世纪微吧里,来自春融苑小区、61岁的梁龙琼老人举手提问。
“老人家您不要着急,按我们刚刚在课堂上学的一步步来。第一步,把与好友聊天的对话框打开;第二步,点击这个像摄像头一样的标志。”安徽三联学院的志愿者张玖洲耐心地在老人旁边指导他操作。“这两个步骤结束之后,等待对方应答。您看,这样就可以了。”看到在视频框中出现的老友,梁老乐得合不拢嘴。
日前,滨湖世纪社区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在老年大学开设了电脑班,邀请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协会的志愿者,从最简单的开关机开始,一对一、手把手地教老年人上机操作。
据介绍,滨湖世纪社区老年大学电脑班每周开设两堂课。志愿者先为老人们统一讲解简单的理论知识,然后再手把手实践上机操作。“不光是如何上网,还有如何开通手机微信、如何手机上网。只要老人有需求,我们志愿者都尽力帮助老人解决。”
“两年前儿女都去了国外,家中有电脑,可自己不会用。听年轻人天天说QQ、微信,自己完全不懂,干着急。我们大社区这个电脑班办的太及时了,现在我把这些操作都记在本子上,每次跟小孩视频时拿出本子,按步骤操作方便得很。”来自枫丹园小区的饶凤琴老人高兴地说。
【析】
从人数上来看,脱网人群并不在少数;脱网人群在网络时代中的不便,不仅涉及个人和家庭,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带领他们入网,需要整合社会资源,集中社会力量。春节期间,志愿者走进工地帮助农民工网上订火车票;老年大学开设电脑课,系统地教老人使用网络……这些做法值得推广,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
制图:张芳曼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5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