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

缘拜北京东岳庙

林初明

2014年07月01日14:1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那年暮秋,北京城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我为圆多年未竟的心愿,陪同父母到北京一游。北京是数朝古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应该说为了让平生首次到北京的父母能一览既是古城又是共和国首都的风貌,几乎无一遗漏地游遍了北京的代表性景点。而意外收获的是,有缘拜谒没有列入行程的北京东岳庙。 说是有缘,应该从乘坐出租车说起。那天早晨,我陪同父母从王府井宾馆出来,准备前往当天游览的第一站——故宫。坐上出租车,我跟司机说要去故宫,看上去很和蔼的司机却问:“ 去过东岳庙吗?你们应该去看看的。”我到过北京,也与很多朋友聊过北京的各大景点,还知道泰山有东岳庙,可从来就没听说过北京东岳庙。我暗想,我与司机素不相识,他本来按我的要求送到目的地就行,为什么要介绍一个在我脑海里根本就没有概念的地方,当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莫不是他有什么企图?因此,我只礼貌性地简单回应:“没去过,也没听说过。”司机笑笑,也没再说什么。

到达天安门后,我们一路游览胜景,上城楼,游故宫,赏北海,逛后海,好不惬意,那司机的话早已抛之脑后了。从后海出来,已是下午三点多钟,我与中午专程来陪我们的朋友小陈商定,打车回宾馆休息。四个人坐上了一部出租车,车刚开出,操着一口纯正京腔的中年司机便问:“今天去了哪些地方?有没有去东岳庙?”这一问,让我即刻想起早上另一个司机也提到东岳庙。我想怎么这么巧,北京知名景点那么多,为什么两个司机偏偏不约而同提到同一个我不熟悉的地方?这使我突然萌生了进一步了解的冲动。于是我抢着问道:“东岳庙?在哪?值得去吗?”他说:“东岳庙比故宫还要早,我是老北京人,觉得你们来一次北京不容易,建议你们去看看,况且前天是财神的生日,庙里连续祭拜三天,今天已是最后一天了。”我思索着,同一天两个素昧平生的人推介了同一个地方,这是机缘,这是福分,这或许是冥冥之中上苍专为我父母和我安排的一次赐游,是无论如何也必须去看看的,否则将可能是一生中无法弥补的遗憾。我问小陈是否去过,他说他虽然在北京生活多年,也从未到访。我随即转问司机,到那里需要多长时间。司机说不堵车的话二十至三十分钟就到了。我做出了一个自认为果断的决定,让司机直接开往东岳庙。

路上,我独自沉思,东岳不是泰山吗?北京东岳庙与泰山有什么渊源呢?泰山为五岳之首,在古代就被看作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人们认为泰山与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而从秦始皇开始就成为了历代帝王封禅的圣地。自古以来,道教在泰山甚为兴盛,于是建有东岳庙即岱庙,东岳庙供奉泰山神,就是备受历代帝王和百姓信仰崇拜的东岳大帝。泰山岱庙也便是东岳大帝的祖庭,听说每年都在庙里举行隆重的泰山庙会……

司机一声“到了”打断了我飞扬的思绪,我看了一下时间,刚好走了二十五分钟。下了车,我们穿过马路,来到东岳庙门口。此时,西斜的太阳已被对面的高楼挡住,和煦的阳光已照不到庙门,往门内看似乎也没有几个香客和游客,但我们还是能感觉到庙里一种节日的气氛,闻到尚未消散的香烛味。热情的管理人员看我们来,善意提醒庙马上就关门了,要抓紧点进去。我心里庆幸还赶得及,有缘之人就不会白跑一趟。

康熙皇帝御书“东岳庙”横匾赫然悬挂于棂星门上,颇有灵气和霸气。据说这里原来是第二道门,后来因为大街拓宽拆除了山门,此门遂成为了庙的正门。进入庙内,但见香客和游客很是稀少,已看不到熙熙攘攘的朝拜场面。我们便随着讲解员一边拜谒观赏,一边细听她对该庙的介绍。

北京东岳庙始建于1322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时期,由此看来它的确要比故宫建得早。据载,元朝延佑年间,道教“天师”张道陵的第三十八世孙张留孙被元仁宗封为玄教大宗师,他有感于各地都有祭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而作为元朝首都的大都却没有,无疑是一大缺憾。因此,他积极规划,着手筹资、选址、购地,张罗着准备建庙,可惜的是庙还未曾开工,他就羽化登仙了。他的弟子吴全节继任大宗师之后,为圆师父遗愿,继续推动并最终于1323年建成了该庙,而且还被朝廷赐名为“东岳仁圣宫”,香火由此盛极一时。到了明代,玄教并入了正一道,遂改名为东岳庙。这座庙宇在元末的战乱中曾受到毁坏,在清朝康熙年间又遭遇过火灾,然而由于得到历代皇室成员的重视和该庙主持的努力,庙宇历经数次重修扩建,而成为了享誉京城朝野的华北第一道观。

东岳庙素以“神像多、楹联多、碑刻多”著称,而第一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庙内密密麻麻,像一棵棵不长叶子又傲然屹立的老树一样的碑林。我见过西安碑林、孔庙碑林等全国著名的碑林,却没有一处像这里的碑林那样吸引我的目光,引起我的遐想。听讲解员说,庙内各个院落立的石碑,最多时达到一百六十多块,其数量冠于京城,故有“京城小碑林”之称。现存中路正院东西碑林有石碑八十九通,多数是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最早的是元朝赵孟頫的行书《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俗称“道教碑”,历来都被视为“镇庙之宝”,最晚的是1942年立于新鲁班殿前的《鲁班会碑》。除“道教碑”外,还不乏赵世延的楷书《昭德殿碑》、虞书《仁圣宫碑》和乾隆御书等精品。碑林大部分是历朝修建东岳庙碑记和民间善会石碑,从碑刻显示的署名中,我们不难发现东岳庙香会成员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涵盖京城各个社会阶层,可见该庙在历史上在北京在朝野的地位。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解放前后由于社会动荡和被机关单位长期占用,该庙石碑多次被人为损毁,使不少承载厚重历史和道教文化的历代碑刻消失于人们面前。

听说东岳庙内供奉有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关帝、文昌帝等大大小小各种神像三千多尊,其数量之多在各地寺庙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它们以社会化、人格化、戏剧化的形态各异的人物造型,塑造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民间信仰的画卷,极具道教文化特点和该庙特色,因此使北京东岳庙早就有了“神像甲天下”之说。

东岳庙的建筑艺术及其规模在全国寺庙中也是位居前列的。该庙占地约七十一亩,有房屋近四百间,规模甚大。从布局上看,整座庙由正院、东院和西院组成,其建筑都集中在正院的南北中轴线上,非常注重传统的风水。不管是门、坊、楼,还是亭、庙、廊,建筑风格都颇具道教建筑特色,处处蕴含着深厚的耐人寻味的道教文化内涵。

一方神庙历经六七百年,因其祭祀的是掌管人间一切贵贱、生死、祸福的东岳泰山神天齐仁圣大帝,而在上层和民间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因而尽管不同朝代因其统治者的好恶和重视程度不同而出现过旺衰,但总体来说,从该庙的物质呈现和庙史记载中,我们仍能明显感受到历朝历代的变换更迭也不能改变东岳庙香火鼎盛的事实。

本来楹联也是该庙的一大特色,我又是读中文出身,要是在以往我肯定会逐一去欣赏那富有哲理、启迪人生的对联。无奈时近关门,虽然管理人员已经给我们特殊待遇,延长了关门时间,但我也不可能细细地去品读庙内的一切。只能是走马观花,粗略赏览,留下丝丝遗憾,又或能给我悬念,让我以后寻找机会再访再拜再赏。

道教的洞天福地数不胜数,且不少坐落在环境清幽的名山中,与道观追求清静、整洁、庄严相吻合,与道教崇尚“道法自然”相统一。我到过青城山、华山、庐山、罗浮山等多座知名道观,这次到访的却是居于繁华都市不同于山中道观的一方静谧之地。让我又从中更多认识了中国道教的文化和分支,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与泰山息息相关的北京东岳庙,以及历代皇室至民间对道教的信奉和对东岳大帝的崇拜,这诚然是一种巧遇。如果没有遇上那两个热心的出租车司机,如果不是因为庙里的祭祀活动,如果没有赶在庙门关闭之前,如果不是我果断的决定,也许我和我的父母就可能不会到访东岳庙,是缘,也是福。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时时处处充满着机缘和玄机,这又常因为一种偶然,而似乎又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必然。就如我们的每一次外出,多少美丽和珍贵的景点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并不感到遗憾,只因我们从没心仪。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舍近求远,好高骛远,不善于把握机缘的人,他们常常错失良机,让幸福和快乐失之交臂。参透玄机,看准机缘,把住机遇,何尝不是一种从容,一种洒脱,一种幸福。这又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个问题:人生历万事,世间识众人,唯缘而已。

晚霞的一抹余辉钻过大楼的缝隙,斜斜地涂在牌楼的琉璃顶上,我们心怀满足、心存感激地走出庙的大门。我想,这次可能会是我唯一的一次陪父母到北京,而又有幸有缘参拜北京东岳庙,让父母北京之旅不仅开心而且不留遗憾,不虚此行,这是我最为欣慰的。再想想很多朋友和认识的人都没有到过北京东岳庙,心中便有些许自鸣得意,庆幸父母和我真是有缘有福之人。 

(责编:乐意、秦晶)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