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明确公开内容,保障知情权。编制了《村务公开目录》,将村务公开规范为支农惠农政策、专项资金使用、财务收支、村干部报酬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7大类30小项,除设立公开栏外,还采取村民大会公开、手机短信等方式,积极拓宽群众知晓党务、村务的渠道。二是完善公开机制,保障参与权。设立了村务公开监督意见箱,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村组实地查看、电话询问村民监督委员会委员等方式,确保村务公开的实效性。同时,建立完善了村务公开档案,由乡(镇)设专人统一管理,并上报县纪委备案,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内容、时间、参加人员、决策结果、执行情况以及公示内容详细记录,并及时整理、分类归档,定期接受检查。三是规范公开程序,保障决策权。在全县推行了村级重大事项“4+2”(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即由村党支部集体研究后提议;组织村“两委”会进行商议形成初步方案;提交全村党员大会讨论审议;半数以上党员同意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7天;决议事项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实施结果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布。四是开展民主评议,落实监督权。积极推行常态化教育、全程化监督、规范化要求、分级化考核的“四化”模式,着力增强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履职水平。完善了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从村干部履职、廉洁自律等方面,接受群众的质询和评议,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以群众监督的“无形之手”监督村干部坚守纪律底线,不断释放从严治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