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稷山高台花鼓传承人苏安福

一个人的守望(追梦)

2016年04月03日09: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高台花鼓演出人员加紧排练。资料图片
高台花鼓演出人员加紧排练。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稷山高台花鼓起源于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相传后稷于山西稷山教民稼穑,稷山先民以鼓乐祭拜,稷山花鼓由此而生。

稷山高台花鼓,尤以安福花鼓最为出名。安福花鼓“绝、奇、险”,表演难度大。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安福花鼓的精彩表演让高台花鼓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在山西稷山县,花鼓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逢年过节、赶庙会、闹红火,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场所就一定有花鼓表演。由传统稷山花鼓发展演变而来的稷山高台花鼓,赋予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新的生机。说起稷山高台花鼓,总绕不开苏安福这个名字。

“安福制造”有专利

在运城关帝庙见到苏安福时,他略显疲倦。不久前,在某综艺节目上,他和弟子们表演的高台花鼓被人评价为“毫无个性”,引起了一番争议,也让他久久不能平静。点燃一支烟,冬日阳光照在他的脸上,这个高台花鼓文化的传承者,缓缓地说起了他的故事。

“直到现在我都不想再谈论这件事,心里非常委屈。当时真想反问一句:你们练过花鼓吗?但是主持人不让说话。”苏安福很无奈。

“高台花鼓的特点就是‘远看像山、近看像塔’。和平面表演的鼓相比,因为有高台,更有立体感,更具视觉冲击力。”说起高台花鼓的特点,苏安福头头是道。“从地面开始,到对打鼓的凳子表演,再到演员站八字边打边摞高台,这几个环节看似简单,练起来可真是‘台下十年功’呢。”

“你知道鼓舞飞天吗?”没等记者回答,苏安福接着说:“那是在高台上从上到下展开一张云图板,红白相间很好看。表演的人站在上面进行击鼓表演,看的人都会觉得惊心动魄。这个就是我们创新的表演形式。”

又比如在高台底下加装转盘,表演者边表演边旋转,让观众能够全方位观看表演者的每个击鼓细节,更加具有观赏性。“实际观看效果非常好,这个表演发明已申请专利了”,苏安福很有底气。

练成花鼓不容易

“我小的时候高台花鼓只有三层,到后来不断演变、增加高度,慢慢增加到五层、七层、十一层,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增到十三层,这个是史无前例的。”到现在,苏安福说起上奥运会,还是很骄傲。

难度的增加,也意味着危险系数的增加。“因为要表演‘倒挂金钟’,从高台上摔下来很容易骨折。苏安福说,现在他已经给弟子们都买了保险,防止意外发生。

演员想上高台表演,也是要靠资历往上“熬”。一般来说,练习一年的只能上第一层,练习三四年的可以上到第五六层,以此类推。“这门功夫没有时间来练习,不敢让他们上去,怕出事。”苏安福说。

这些年,随着高台花鼓声名鹊起,苏安福在2000年成立了安福艺校,来找苏安福拜师的人也越来越多。苏安福的选徒标准还有一点“性别歧视”:上高台表演,非女的不可。“因为女孩柔韧性更好,而且表演有很多甩头动作,需要长头发来表现。”

苏安福的弟子们每天的训练从早上一直到晚上。清晨六点开始,就要开始打鼓和练腰。“打鼓训练就是重复地击打鼓面。这会让人觉得无聊,但是只有这样演员们才能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做到心中有鼓,运用自如。而下腰则是为了练她们的柔韧性,确保在表演倒挂金钟等动作时身体能跟得上。”

弟子们的训练很辛苦。缠鼓是从前方向侧后方击打鼓面的一种技巧,“这个动作很难掌握,因为后面看不到,一不小心就会打到腰上,练的时候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随机采访时,苏安福的弟子提到,“练习跪地的时候,膝盖被磨得渗血,到后来膝盖总是一层厚厚的疤”。

苏安福介绍,根据表演节目时间长短,高台花鼓分为3分钟版、5分钟版和7分钟版。时间长的版本增加了一些动作,而3分钟版以北京奥运会的表演为代表,里面集合了高台花鼓的精粹。

高台花鼓以鼓为本,在鼓的制作和选材方面有何要求?苏安福说:“现在鼓基本都是和工厂订制,每人发四个鼓。鼓身我们要求选择杨木的,因为这种材质制作出来才能不变形、不裂缝。鼓皮更有讲究了,必须是用水牛皮的,我们用当地的牛皮制作出来的鼓,淋雨之后声音就会发生变化。”

名声虽响难为继

一路走来,稷山高台花鼓已经融入了苏安福的生命里。最开始创立安福艺校的时候,苏安福把村里的养猪场改装成了宿舍,很多人领着孩子来学艺,一看住的是“猪圈”啊,直接转身走了。

后来为了建新校,苏安福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掉。“当时家里还有一头牛,我都给卖掉了。后来想要卖房子,我爹拉住我死活不让。”为了让徒弟们有一个更好的学艺条件,苏安福到处借钱,终于盖好了学校。

但不久之前,成立十多年的安福艺校关闭了。苏安福声音变得很低沉:“学校从头到尾一直是我在贴钱办,前后投入了800多万,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而且现在学员流失得非常厉害,别的表演团队从我这挖人,新学员又招不进来,很多人嫌吃苦,都不愿意来学。”

“奥运会那会儿本来是高台花鼓真正走向世界的一年,之后上春晚、进入非遗,旁人都觉得高台花鼓名声越来越响,但是实际效果并非如此。我感觉快撑不下去了。”苏安福有些哽咽。

无奈和伤感写在苏安福的脸上:“本来这种文化就在消逝,时间一长肯定会失传。之前我想办一个高台花鼓进校园的活动,想让孩子们从小接受这种传统文化,但是当地教育局拒绝了。这是我感到最痛心的地方,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外面排练的弟子们不时传出笑声,也许他们将来会理解,这位“爸爸”心中的不安。

下一页
(责编:宋洁、张希)

推荐阅读

图解:厕所革命一年多,咱要的厕所建得咋样了?   我国“厕所革命”开展已一年有余,各地旅游厕所建设如火如荼。对游客而言,最关心的是咱要的厕所建得咋样了?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相关数据制作的这个图解,将为游客答疑解惑。【详细】

旅游315投诉平台|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

远离喧嚣觅异域风情 暑期出境小众路线游出达人范儿   出境游,当东南亚或者欧美常规路线不能满足你的需求,还有这样一些非大众性旅行目的地:既有迷人美景,又远离喧嚣;既有异域风情,又有浪漫情怀;既又古老传承,又有现代风采。游客去到这些旅行目的地,无需计划筹谋,也能玩儿出达人范儿。【详细】

旅游315投诉平台|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