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旅游外交从边缘走向中心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刘佳)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国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中国旅游外交已经从外交边缘走向外交中心,旅游外交为增进国家间关系和民间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报告》称,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从早期旅游外事接待到以出入境旅游、边境区域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中外旅游合作,从外国旅游企业进入中国到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国门,从加入各类国际旅游组织到在中国筹建成立国际旅游组织,中国旅游国际合作的内容不断丰富,中国旅游逐渐从外交边缘走向外交中心。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旅游外交”这一重要概念。倡导“旅游外交”,是对旅游国际功能的更高定位,是旅游业实践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重要方面,是旅游国际合作交流的升级版,旅游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大外交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 | 进程 |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30年间) | 旅游对外合作起着邦交正常化润滑剂的作用,具有“破冰”、“融冰”的效果。 |
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20年间) | 旅游业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旅游业由外事工作的一部分转变为对外服务贸易的一部分,通过旅游让世界了解中国,破除过去因各种原因形成的隔膜、误解和偏见。 |
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出台前(10年间) | 中国旅游进入双向交流合作的新阶段,旅游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家领导人对外交流的日程,逐渐纳入重大外交活动。 |
2015年 | 国家旅游局将“开拓旅游外交”列为中国旅游业“515”战略的重要内容。 |
《报告》提出,中国旅游外交已经从外交边缘走向外交中心,旅游在中国外交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中国先后与俄罗斯、韩国、印度等国互办国家级旅游年活动,充分体现出我国期望旅游外交更闪亮地走上国家外交舞台,更大地发挥旅游的综合优势,服务国家关系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旅游局还推动签署各种双边旅游合作文件,分别与亚美尼亚、波兰、哈萨克斯坦、捷克、俄罗斯等旅游部门签署了多个加强旅游合作的文件,丰富了中国对外合作成果。同时进一步推动边境跨境旅游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旅游将发挥互联互通中先行先通的独特作用,有助于沿线各国间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充分发挥旅游外交的重要作用,不断夯实丝路沿线的合作基础。
此外,旅游外交为增进国家间关系和民间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以来,国家旅游局积极承办、组织和参与多个大型国际旅游合作活动,与多国开展多双边合作。一系列高层次国际旅游会议在中国举办,将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旅游形象和发展成就、扩大与世界各国旅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契机,必将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链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