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有利条件撑起中国旅游业发展黄金期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叶欣)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将持续健康发展、人均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城镇化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等六大有利条件让中国旅游业依然处于发展黄金期。
中国经济将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段内,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结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是中国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物质技术基础比较完备,人力资本丰富,总储蓄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进一步推动发展的较好条件和雄厚基础。二是中国“大国经济”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巨大,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消费结构升级孕育巨大需求,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可观发展空间,有利于培育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不断释放发展潜力,宏观调控体系持续完善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人均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
我国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在稳增长的多重压力下,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奋力迈向中高端,为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新的起点。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中国已进入到大众消费的新时代,大众需求、平民消费成为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特点。与过去消费结构相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中国经济增长要素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持续优化,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初步估计到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40—50万亿元,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城镇化快速发展
中国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进展迅速,城镇人口将从目前的7亿增加到8、9亿,其中两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将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中等收入群体有可能达到城乡居民的四、五成。有条件、有意愿参加旅游的城乡居民将大幅度增长,国民旅游将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旅游区域一体化的城市发展协调机制将更加完备,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将在更大规模与更高水平上更上一层楼。
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根据中国《国家公路网规划》,到2030年,还有2.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待建,还有10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需要改造升级。根据《全国通用机场布局规划》,预计到2030年,中国民用机场总量约2300座左右,其中通用机场总量约2058座,运输机场257座。支撑旅游业发展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航线不断改善,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
相关链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