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
乱世中的贩夫走卒为什么会用生命去保护一个陌生的革命者?
◆《我的1919》
陈道明将顾维钧身为炎黄子孙的尊严气节和外交家的睿智潇洒等都表现得入木三分。
◆《城南旧事》
影片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风貌,透着“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青春之歌》
林道静的道路,也是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所经历的曲折历程。
◆《西安事变》
本片真实地反映了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将广阔的历史背景与细致的性格刻画结合起来。
◆《国歌》
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表现《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前后那一段历史的影片。
◆《黄河绝恋》
全民抗战写就了同仇敌忾的壮烈的民族寓言。
◆《东京审判》
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尊严。
◆《大决战》
记录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和历史变革深层动因。
◆《小城之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影片中所体现的新与旧的对抗为那个特定的时代做下了意味深长的注脚。
◆《建国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
◆《青春万岁》
以年轻的新中国为背景,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学生特有的青春美。
◆《铁人》
两代石油工人之间的精神传承与对话,生动地表现了“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
◆《邓稼先》
某种程度上,影片人物就是那个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人格写照。
◆《唐山大地震》
不仅仅是聚焦23秒的浩劫,还有32年人们心中“余震”的伤痕。
◆《我的父亲母亲》
油画般的电影画面,跨越40年的父母故事,描述了逝去的年代里,永远不曾老去的爱情。
◆《归来》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影片留下开放式的结尾,冬雪的车站,她还在等,他也还在等。
◆《三峡好人》
通过电影里可以感受到社会演进中的伤痛,整部电影如同奉节江水一样缓缓而流,影终人散但余缕缕哀愁。
◆《花季雨季》
从中学生的视野和生活折射改革开放时期呈现的社会复杂性和世界观人生观的矛盾,一群对未来无限憧憬的花季少年不断走向成熟,留下了动人的青春。
◆《高山下的花环》
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自觉、大胆地表现了特定社会环境中部队生活的复杂性。在人物塑造方面,没有简单地把那些兵写成清一色的好战士,而是注意展现他们不同的个性,增强了真实感。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04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