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

  

去哪儿吃 上网查(生活范儿·数字化生活)

2014年05月03日08: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网上选餐厅

  “想要找吃饭的地儿,上网一搜,很快就搞定”

  在北京工作的颜浩是个地道的美食爱好者,平时总喜欢搜集各地美食的相关信息,每逢假期或周末更是会相约三五好友一起前往心仪的店面品尝美食。自从有了互联网,这些年他的美食体验生活就变得更加丰富和便捷了。

  “现在,想要找吃饭的地儿,只要上网一搜,很快就全部搞定,到时直接过去吃就可以了。”这个“五一”假期,颜浩又准备约上几个好友一起聚聚。提前好多天,他就开始为此做准备了。这次,他们去尝尝泰国菜。像往常一样,颜浩首先打开大众点评网的页面,然后选择北京站,接着在页面最上方的搜索条里输入“泰国餐”三个字,随即北京地区所有的泰餐厅就都呈现在眼前了。

  接下来的浏览便成了一种享受。点开每个餐厅,都会有各种招牌菜的精美图片展现出来,还有顾客们一条条详细且诚恳的点评,看起来赏心悦目。

  按照心中的最佳地理位置和价位、环境等标准,再结合点评网上顾客的点评信息,颜浩很快就将目标餐厅锁定了下来。“我从网上看到,顾客对这家餐厅的评价总体挺好,比如‘环境不错,周日人不算多,好停车。冬阴功汤泰餐必点菜,酸辣合适,就是平菇太多了。米饭无限量。没有停车券。’像这类评价信息对我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于是就毫不犹豫地选定它了。”

  颜浩说,相比传统寻找餐厅的方式,大众点评网这类网络平台要好很多。首先,能够为顾客节省很多时间。它的手机版应用软件还能按照顾客所在的地理位置提供定位服务,搜索周边最近的餐厅,并可以提供导航服务。其次,让顾客的点菜更有针对性。比如,提供餐厅的详细信息,有方位,有菜式,有图片,还有招牌菜的推荐,同时有很多客人的点评意见供参考。“以往,必须实地去过那个餐厅才能了解到这么多信息,现在由于网络的分享功能,不用去就可以事先知道详细情况了。”

  和颜浩一样,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方式都被互联网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越来越习惯和依赖通过网络来寻找和品尝美食。

  “互联网开始真正改变人们饮食习惯应该是从大众点评开始,依靠网友口碑传播的消费点评模式,以用户众包筛选的方式深刻改变了餐饮业不触网的现状。及至后来,几乎大部分的餐饮企业都将入驻点评、维护点评作为了一项必修课。消费者也习惯于就餐前先上网查看餐厅信息、消费评价、下载电子优惠券等,再到后来会先看网上有没有团购,餐饮企业也大批进行移动电商与O2O的尝试,每一次的用户行为变迁与技术变革,都会为日常饮食中添加互联网味道。”知名互联网分析师刘琪说。

  网络餐饮外卖平台

  “只要一个网上的订单,一切就都解决了”

  王雁是北京一家视频媒体的职员,因为工作繁重,她常常加班。因为总是不能按正点吃饭,所以叫外卖成了她的必修课。

  王雁说,与过去只靠给周边熟识的个别外卖餐厅打电话订餐不同,现在有了专门的外卖网络平台,选择也更多样化了,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只要一个网上的订单,一切就都解决了。”

  王雁所说的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是O2O模式的一种,如今很多网站已开始利用这种模式进军餐饮业。“O2O是指线下商务机构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简单说,就是网站将某一地区的餐饮企业集中在一个平台上,消费者可根据自己所处地理位置找到周边的餐饮企业,然后下单,在规定时间内饭菜酒水就会送到。”大众点评董事、联合创始人龙伟说。

  听起来这和打电话订餐似乎没有区别,但事实上他们的区别可不小。龙伟解释说:“订餐电话只是一家企业的行为,而O2O却可以集中某一地区很多的餐饮企业。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将一顿饭的不同菜品同一时间从网上不同餐饮企业进行订购,并在同一时间送达,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当然,对于餐饮企业以及相关网站来说,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据统计,在目前做网络餐饮外卖的O2O公司排名中,饿了么占据约70%的份额,布局到京、津、沪、广、苏、杭等8个城市,而接下来锦食送、到家美食汇、绿淘、外卖库等位列第二梯队。

  “登录这类网站,一般只要写入自己所在的地址,就会显示周边可以送餐企业,消费者便可以逐一进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王雁说。

  有了这些餐饮企业的送餐服务,和朋友在家聚会也可以省不少事,只要一个网上的订单,足不出户,不用下厨就可以凑起一桌美食。

  网上超市购物

  “原本吃着好自己偷着乐,现在会拿出来告诉大家”

  除了在网上选择餐厅和订外卖,人们原先只有在超市买到的蔬菜和肉类等生鲜产品如今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来购买了。

  苏女士今年69岁了,76岁的老伴住在北京的天通苑小区。虽说一双儿女都在一个城市,但由于工作繁忙,也很少有时间能常常陪在老人身边。父母年龄大,腿脚越来越不方便,如何买菜的事一直困扰着苏女士的儿女。

  “自从知道了可通过网络订购有机蔬菜,这困扰就没了。现在我们都通过网络超市平台给老人订菜啊油啊的,当天摘的蔬菜当天就能送到,又快又新鲜,还让人放心,以后不用老人天天跑菜场和超市了。”苏女士的女儿曹军说。

  人们在寻找和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越来越愿意将自己的感受发布在公共平台上与大家分享,各种餐饮应用软件也由此应运而生,比如美食日记、食谱等等。

  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闻佳就做了一个自己的美食应用软件“艾格吃饱了”。早在大家还在玩博客的时候,闻佳就拥有一个名叫“一个人点评网”的地方,写写自己对食物的热爱,分享去过的好吃的餐厅,总结自己实践过的菜谱。2012年年末,在身边朋友的推动下,闻佳开始考虑做一个应用软件把自己对食物的心得整理出来“供大家赏玩”。

  “只是原本吃着好自个儿偷着乐,现在会拿出来告诉大家。”闻佳说,“唯一的区别是,相比于介绍菜谱,推荐餐厅会更加谨慎,好吃的餐厅一定是自己去吃过不下三次,水准稳定才会推荐,吃得不好也会写上‘建议掀桌’。”

  龙伟认为,餐饮业应用软件的爆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大量普及。其次是餐饮行业基于业绩增长的需求。餐饮业作为大众性服务行业,其对用户人气的需求十分迫切,而数亿的智能手机用户基数优势势必成为餐饮行业的掘金蓝海、分食蛋糕的要地。第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餐饮消费者,更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精准查找商户、更注重也更懂得如何获取优惠、对服务的要求也更高。对餐饮业商家而言,应用软件承载着品牌展示、优惠促销、体验升级的多重功能,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与消费者产生对接与沟通,在市场竞争中,就可能占据下风,甚至出局。餐饮企业对经济效益增长的需求和增强自身实力的需求同样刺激着餐饮应用软件的增长。

  专家点评

  改变和影响

  主要还是用户使用行为或者行为偏好的改变

  互联网无论对人们的餐饮习惯和消费方式,还是对餐饮企业本身的营销方式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

  知名互联网分析师刘琪认为,主要还是用户使用行为或者行为偏好的改变,有三方面:

  一是汇聚长尾力量,用户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与选择权。用户点评体系是一套非常有效的信用体系,也是餐饮行业信息透明化的基石,最终形成优胜劣汰的行业生态,而且这个生态的话语权掌握在一个个长尾用户手中。

  二是随时随地的资源撮合,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互联网来做出餐饮决策。用户不再只依赖出行前的搜索,而是随时随地可以找到合适的就餐地点,用户与餐饮企业之间的资源对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畅通。

  三是餐饮体验的科技化与人性化已是大趋势。比如,无论是服务于移动pad点餐,还是虚拟会员卡,以及店内无线WiFi,企业自己设立的社交网络账号等等,使得餐饮企业更懂消费者,并会提供更有科技范的餐饮服务。

  在龙伟看来,互联网对于传统餐饮行业,一般来说主要扮演两个角色:第一是渠道,将传统的线下转到线上;第二是新的营销工具,即传统餐饮行业利用互联网可以加快商家与用户的互动。他分析说,以前消费者和商家多习惯用电话等方式来进行联系,现在微信、微博等互动平台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消费者与商家的互动,消费者可以随时提出意见,让商家改进,商家越做越好,同时用户需求也得到了进一步满足。

  然而不能否认,在餐饮电商化与互联网化的趋势中,很多企业并不熟悉新的时代生存规则,或者不善于互联网化的玩法,或者由于本身在产品或服务上存在短板,经由网络效应的放大,极有可能导致自身品牌的迅速贬值,被消费者抛弃。

  有专家也表示,不同餐饮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消费者进行评估做出权衡后来选择营销方案,互联网并不是唯一选择。不要过于夸大互联网营销,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最终消费者还是要买产品,享受服务。

  对于未来呈现的趋势的分析,刘琪用了三个一切:一切产业都将互联网化,不触网的餐饮企业将难以做大,不在网络中出现,就不会在用户眼球中出现。一切产业都将媒体化,不善于讲故事、运营社交媒体、经营网络口碑的企业将无法获得用户的青睐。一切产业都将族群化,未来每个餐饮企业都需要运营好自己的老客户,培养铁杆粉丝。简单的团购杀价,生硬没有温度的服务,无法快速迭代的菜品等等,难以留住用户。(记者 吴月辉 制图 蔡华伟)

(责编:吴昊、乐意)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