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

浓浓武汉味!老师傅43年坚守古法制作豆皮

2014年10月21日08:54    来源:武汉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块豆皮带着浓浓武汉味

  顺着江汉路的万达广场,进入花楼街,大约100米,有一个巷子口,62岁的张同寿每天6点出摊、8点收摊,只做2小时,只做20锅豆皮,每锅可卖4-5份,每份只卖3元钱。

  想吃他的豆皮,第一你得起早,晚于8点,就不可能吃到;第二,你得会找地方,路痴就免谈。记者第一次就没找着,等找到了,他已收摊走人。

  豆皮,是武汉著名的四大乡土风味小吃,制作工艺其实挺麻烦的。张同寿的制作,很有古法:黄豆、大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然后用小磨一点点磨好;糯米,提前浸泡一定时间,当天早晨提前蒸好;香菇、肉丁、香干等,也在当天早晨制成臊子(馅料)。

  做豆皮时,他先将豆浆倒入锅中,用蚌壳摊平摊匀;翻面后,打上鸡蛋;再翻面,将糊米摊在豆皮上,并撒上臊子、葱花,浇一点油,稍煎;再翻面,切成小块,撒上葱花后,就可起锅了。刚出锅的豆皮金黄油亮,有股清清的蛋香味,蛋皮松软酥嫩,滑润而不糙口。

  “有人为了豆皮不散,会放些面粉,那会让豆皮粘牙,不好吃。也有人为了节约,不用鸡蛋,而用色素,那更不可取”。言语很少的张同寿,说到豆皮时会显得兴奋。

  做豆皮的古法上,需要一个较大、较厚的蚌壳,用来将豆浆摊薄、括平,蚌壳外弧还要能与炕豆皮的大锅相贴合,要使得顺手,这样的蚌壳,其实很难找。张同寿手中的这个蚌壳,已使用多年,上面都有流线型的“包浆”。

  他做了43年豆皮。他19岁时师承张汉华,张汉华与“豆皮大王”高金安,都是“豆皮老王”郭青山的徒弟。这么一算,张同寿是高金安的师侄。正是他们,一直坚守古法,传承着武汉的饮食文化。

(责编:刘佳、连品洁)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