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同煤集团晋华宫矿所属的一个产煤井口,与著名的云冈石窟隔河相望,一年的煤炭产量与一个中型煤矿相当;
它是国家首批获批的28个国家矿山公园之一,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它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授予“国际休闲生态旅游示范区”,被国际文化旅游推进会、中国旅游品牌协会、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协会评为“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 被山西省旅游局评为“2014山西百佳旅游休闲产品”;
它是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承担着煤矿科普教育的义务;
它于2012年9月7日开园,截至2014年10月7日,累计接待中外游客 102.12万人次……
它就是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一个产业转型的样板,一个引起诸多争议的工业旅游基地。
让矿山变公园:转型路上的超前构想
晋华宫矿坐落在大同城西12.5公里处,年产原煤350万吨,与世界著名的云冈石窟隔河相望,十里河水从狭长的谷底淌过,温婉地将它们串连在一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十里河仍然“河水清且涟漪”,河谷间常有孩童戏水,一袭纱网沉在河底,抬起来便有细长的绵鱼在网间跳跃。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云冈沟内小煤窑泛起,山上植被大片破坏,上游水位骤减,沿岸山泉逐渐消失,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充满十里河河道,十里河慢慢快变成了一条臭水沟,脏水河。煤炭过度开采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受到伤害的还有开采煤炭的煤矿人。当十里河水失去了清澈的回忆时,晋华宫这座古老的矿井也正把曾经的华彩尘封在云冈沟上空漫天飘舞的黑色尘埃中。
按照最初的想法,晋华宫要建的只是一个矿山井下旅游项目,是针对煤炭资源日益枯竭而想的一个应对之策。之所以把应对之策放在旅游方面,原因显而易见:晋华宫矿就坐落在云冈旅游区内,从晋华宫矿出来,向左,有北魏的云冈石窟,明代的戍边城堡,往右,是康熙提字的佛字湾,辽金时期的观音堂,整个景区有十里河龙脉贯穿,可谓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有如此的环境可以依托,有如此的资源可以利用,可用而不用,情何以堪?
除了以上原因,让时任领导下定开发煤矿旅游项目决心的还有一个意外的插曲。二十一世纪初的某个夏天,当时的一位矿领导去河南考察,在龙门石窟,他忽然感觉到石窟环境的变化:过去的龙门景区也只是石窟这一片还行,往远了看,便是灰黄一片。此次再来,周围环境大变,连对面的山上也是林木繁荗,翠绿环绕,与石窟景观浑然一体,幽美之极。由龙门想到了云冈,同样的历史悠久,同样的闻名于世,龙门已把周围的环境容纳进来,变成了一个大龙门,云冈何尝不会如此?云冈景区的环境整治已经开始,云冈石窟对面就是晋华宫矿的南山井,南山井出煤装煤排矸造成的污染,早就让云冈大佛吃尽了苦头,谁能保证不会在哪一天,被责令关停?
带着这样的忧虑,晋华宫的产业转型之路终于敲定:未雨绸缪,就从井下探秘游开始,走出一条煤炭开采之外的发展路子。
2003年,承载着煤矿人希望的晋华宫井下探秘游项目正式投入运行,项目一经推出即引起各方关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往参观。2004年11月,将井下探秘游项目做成“全国第一、亚洲唯一”的晋华宫人抓住中国要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机会,趁热打铁,提出以南山井口为基地,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申请。2005年8月,经专家组严格审定,晋华宫矿获得矿山公园建设资格。2012年9月,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投入运营。
晋华宫矿终于完成了转型发展的超级跨越。
把探秘当卖点:形象推广大获成功
晋华宫井下探秘游一经推出,便火爆异常。
从2003年开门迎客起,井下探秘这四个字便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版面上,网络上关于晋华宫井下探秘的内容也时有出现,打上“晋华宫井下探秘游”几个字,出现的相关词条有1700多条。2007年7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刊登了晋华宫井下探秘的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大约20秒左右的时间,罐笼就把我们和矿工一起送到了深达地下300米的矿井。在这里,我们乘上小火车,往作业的巷道进发。在阴暗的地层里,小火车隆隆地往前驶去。矿工们大多沉默,叽喳兴奋的,是我们这几个看客……
作者绘声绘色的表述加上一组现场照片,把探秘游项目的神奇神秘清晰地表现出来。
由于旅游项目本身就有“探秘”二字,探秘神奇寻求神秘自然是大多数来客的想法。一个老人专程来到晋华宫矿下井,他想下井的理由是:这辈子登过山上过天,上过河淌过海,就是没有入过地,他来这里就是为了能入地一回。有一个中年人带着儿子来下井,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儿子体验一下煤矿的艰苦,增长一点人生的阅历。大同铁路局是同煤集团的兄弟单位,同煤生产的煤炭都由他们协调运出,有些人运了一辈子的煤,却从不晓得煤在井下是个啥样子,这回有了机会,领导专门组织段长以上干部分期下井考察,为的是加深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探秘游开启后接待的最多一批客人是一支来自北京的自驾游车队,那天,上百辆打扮得个性十足的小车停在广场,在小小的晋华宫矿引起了轰动。
当然也有专业的游客。晋华宫探秘游景区有侏罗纪时代的陷落柱和煤矿断层,好多搞地质研究的专家便专程赶来,考察这些地质奇观,中国地质大学的一对教授夫妇入井参观时看到陷落柱实物,激动不已,直夸井下探秘游是一个好项目。
晋华宫井下探秘游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了解到了煤炭生产的流程,也体验到了煤矿工人的艰辛。一次,一位矿领导陪同全国总工会几位女干部入井参观,出井时正赶上夜班的工人也下班出井,大家同乘一个罐笼升井。工人们干了一夜的活,都累了倦了,倚在人车坐上就打起了盹儿。得知这些上夜班的工人刚刚在井下干了一夜的活,因为累透了才在罐笼里打盹时,几个善良的大姐心酸不已,抱着孩子们痛哭起来。
井下探秘游火爆异常,后来拓展而成的国家矿山公园同样观者如云。从2012年9月7日开园到2014年10月7日,累计接待中外游客 102.12万人次;截至2014年10月7日,累计接待中外游客 102.12万人次,2013年4月份公园实行售票制以来,截至到2014年10月7日,实现门票收入60.5万元。通过参观游览,不少游客第一次了解到了煤矿的历史,了解到煤矿工作环境的艰苦,加深了对煤矿工人的感情。煤矿以独特的方式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煤矿的形象得到了正面的体现,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显示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将投入变收益:未来发展仍须努力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包括煤炭博物馆、工业遗址参观区、仰佛台、石头村、晋阳潭、井下探秘游、棚户区遗址区七大景区,占地面积为40万平方米,总投资金额达数亿元之巨。以2012年至今102.12的参观万人次、60.5万元的门票收入来看,经济效益显然不够理想。从表面上来看,也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国家4A级景区,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160元的门票定得够低,低门票政策再加上人们对工业旅游项目的热度不够,造成了矿山公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巨大反差,这也造成了很多人对矿山公园建设的诟病。
面对诸多不同声音,一位了采访过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同行对记者发表了以下看法:首先,矿山公园的建设是一个必须,当对面的云冈石窟被列为文化遗产后,晋华宫南山井的关闭就已经成为必须,将必须关闭的南山井口改造成与云冈景区呼应的旅游新景点,当然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其二,因为承担着包括科普教育的任务,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收益不能仅仅以经济收入来衡量,其对社会的贡献也要算到收益之中。第三,矿山公园的直接收益虽然不多,但自从该项目开启以来,对同煤的间接贡献已经相当可观。
事实上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确实给煤矿带来了变化。
为了给游客旅游创造舒适的条件,晋华宫矿除了在景点建设上加大投入外,还对旅游线路和生活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这些为景点而做的建设同样改善了本矿居民的生活环境。为适应旅游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快矿山旅游的前进步伐,迈出矿山旅游第一步的晋华宫人筹建了自己的旅游公司,公司后来从晋华宫分离,变身为同煤集团晋华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同煤集团新兴的八个行业之一。同煤旅游的起步由晋华宫矿井旅游起步,这不能不说是矿山公园建设对同煤的又一大贡献。
当然,直接的经济收益也是一个躲不开的话题,而这一切,一方面需要公园方面的宣传引导,另一方面也有待于工业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成熟。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工业旅游与艺术旅游必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皆备这二者素质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届时肯定会成为人们旅游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站在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观景台上,遥望对面的云冈石窟,佛光水色尽在眼前。俯身而视,有万吨运煤列车急驶而过,壮观恢弘。十里河蜿蜒百里,现代工业的沧桑与古代石像的精美隔河而望,穿越千年的风霜。
已然迈出脚步,就要信心十足。美景如斯,何愁前景不辉煌。(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晋华宫矿党委宣传部供稿)
![]() |
游客参观井下地质奇观 |
游客井下探秘 |
游客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