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专题>>人民日报《假日生活》
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正文

 “布艺大娘”孙玉珍 

我有个十年端午计划

本报记者  史自强

2016年06月09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布艺虽以布为原料,却是集剪纸、刺绣、绘画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每一个布艺都是自然生命的展现。其中“布老虎”是最能彰显胜芳布艺特色的精华之作。

6月的清晨,已有几分暖意。66岁的孙玉珍早早来到市集,开始了她的端午“计划”。

河北霸州市胜芳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这里原为水乡,宋朝时定名为胜芳,取意“胜水荷香,万古流芳”。

端午节的氛围早早就在古镇开始弥漫。河道两旁,红灯笼、荷花灯,比俏争艳。石板路上,孙大娘的小摊尽管规模不大,却是古街上的一抹亮色。简易的小桌上,老虎斗篷、老虎帽子、布鱼、布老虎、布粽子点缀着可爱。游人不时在小摊前驻足,将小摊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布艺小老虎、小青蛙快乐地收入囊中。

5元布老虎 准备需一月

孙大娘说,在胜芳,大人们会按照古老习俗,给家里的小孩子买布艺的小老虎缝制在衣服上,震慑五毒,以此辟邪,保佑孩子健康。小老虎价格并不贵,2元、5元不等。对于制作布艺这样的小玩意,孙大娘说,她从来不认为是一个“小工程”。大约需要经过一个月的缝制,这些大大小小的工艺品才能在端午时节亮相古镇。

“这些布艺品主要是给小孩子的,所以面料要选择纯棉、亚麻和丝绸质地,既要拿着舒适,又不能褪色。”孙大娘说,布的颜色花型也得精挑细选:黄色条纹、紫色菱格、红色暗花、绿色斑点……既要生动形象,也得吸引眼球。

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胜芳布艺历经时间淘洗,成为一绝,也逐渐演变为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

胜芳布艺虽以布为原料,却是集剪纸、刺绣、绘画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一项有灵气、有生命的东西,每一个布艺都是自然生命的展现。”正是这样,孙大娘从最初的选布、构思、设计图案,到后来的裁剪、缝补、刺绣,每一道工序都有特定的要求。

孙大娘摊位上最畅销的单品非“小老虎”莫属了,这也是最能彰显胜芳布艺特色的精华之作。“最好看也最难做。”孙大娘介绍,虎头、虎身、虎尾及四肢先分别剪出,然后再进行缝补。尽管需要给记者讲解,但孙大娘的眼神从未离开过针尖。“线头要紧凑细致,不能露线,布料的纹理也要对齐。”

接下来的塞棉花也是关键。只见孙大娘先用竹签挑起一小撮棉花一点点慢慢塞进小老虎的四肢,“一定要饱满之后才能填充身体,否则四肢就得落空。”最后一步则是点睛之笔——“封王”。大娘以黑珠做眼,金线缝“王”,老虎便有了威猛之态。尽管完成了,但是大娘还是会习惯性地把每个作品放到手上端详许久,精益求精,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般。

练摊已十年 要把技艺传

如果不说,或许没人知道,孙大娘做布艺已经50多年了。

“那会我还是个小女孩,跟着母亲一起学做布艺。我母亲做得非常好,即便她现在已年过八十,有时也会忍不住重新拿起针线。”

孙大娘说,初学时她的手被扎得生疼。遇到容易扒缝的绸子面时,经常缝出次品。“但母亲眼中容不下次品,缝得不好就要立刻拆掉。为了把手艺练得精湛,只有不断重复。”孙大娘回忆。

古老的技艺都是代代相传,但时至今日,传承起来已不如从前容易。“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坐得住,要花心思和时间去学一门不挣钱的手艺就更难喽。”然而孙大娘是个“行动派”。十年前,她传承手艺的想法就有了。“母亲现在年岁已高,我也年岁渐长,是时候该收个徒弟了。”左右寻觅不得后,孙大娘就开始练摊寻人。

尽管还没有定下最终的传人,但孙大娘的寻徒之旅已经坚持了10年。“我不会放弃,只要我还拿得了针线,我就会一直寻找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9日 06 版)

(责编:崔璐、乐意)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