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专题>>人民日报《假日生活》

蓟城探古(足迹)

2015年10月24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蓟城探古(足迹)

  如果让时光在古代与现代之间自由穿越,你从今天的木樨地地铁站出来,隔河就会望见南边一座存在于3000多年前的古城。

  惊异地慢慢走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北一座长满大蓟草的土丘。土丘不大,古城却因以得名:据《礼记》记载,周武王灭商后,“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黄帝后裔受封的“蓟”,史称“蓟国”,名字就来自这座长满大蓟草的蓟丘。后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曰:“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

  武王分封蓟国,在公元前1045年。这是有关今日北京城区建城的最早记载,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北京建城之始——今年是北京建城3060年!当年武王分封的燕国虽与蓟国同期,但燕国最初建城地点,在今房山琉璃河一带。早在春秋时期,燕国灭蓟后,就将统治中心迁到蓟城。燕国原先的建城地点,历史上一直处于北京城外,故蓟城才是北京城区起点。

  蓟城的范围,历史记载不多。但至迟在北魏时期,蓟丘仍是古城西北角标志性地貌。根据唐代前后史料,当时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东城墙在唐代所建悯忠寺(今法源寺)附近。辽代将蓟城设为陪都“南京”,存留至今的天宁寺塔,是当时城中的重要建筑。金朝正式将蓟城作为首都“中都”,是北京正式建都的开始。元朝在中都东北郊外另建“大都”,蓟城短暂地成为都城外缘。但时间不久,明朝中叶加筑北京外城,古蓟城再次被纳入城中。

  古蓟城虽几经变迁,核心地区一直在今广安门一带。1995年,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当时的北京宣武区在辽金宫城的中轴线上、今广安门以北护城河西岸的滨河公园内,建起一座蓟城纪念柱(见图,崔士鑫摄)。纪念柱上方镌有“北京城区肇始斯地”的字样。纪念柱的北边,有一个半地球状的北京地势图,标示出当年的蓟城、今天的北京城地处华北大平原北端、是中原与塞上来往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站在这里向“西北隅”望去,即今天的白云观方向,那里正是史载的蓟丘所在。

  时光变幻,当年开满紫色大蓟花的蓟丘从眼前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今名为“汽南社区”的一片现代建筑。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仍有一座大土丘,上面散落着许多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片。直到70年代,土丘才在城市建设中慢慢消失。原先小区东门外立有一块标明这里是古蓟丘旧址的铜牌,笔者到访的时候,铜牌和石质底座都不见了。经向西城区文物部门询问,据说是铜牌被人盗走,一时还没有补立。

  虽然有些许遗憾,但一路之隔的白云观西墙外,倒是有一片起伏连绵的土丘。可惜上面生长的不是平实、朴拙的大蓟草。白云观可能是古蓟城“西北隅”的第一座寺观。白云观初名“天长观”,是唐玄宗在开元年间(713—741年)敕命所建。元代全真派道士邱处机奉忽必烈之命掌管天下道教,扩建了这座寺观,并改名长春宫,成为我国北方道教中心。后来他的弟子又续建了不少殿堂,取名“白云观”,至今香火旺盛,春节时候尤为热闹。

  不过古蓟城内、也是北京城内现存最古老的名刹,当属大体位于“东南隅”的法源寺。当年唐太宗为悼祭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在武则天时期的公元696年建成。初名悯忠寺,清雍正年间改为现名。白云观与法源寺之间,是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这是研究辽代“南京”城址的重要依据。从西北古蓟丘附近的白云观,向东南经天宁寺塔,再到东南方的法源寺,大体可以连成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直线。这条线就相当于古蓟城的对角线,蓟城纪念柱恰恰就在这条对角线的中点位置,标志着古蓟城的核心地带。

  蓟城探古,可从古蓟丘开始。先游览景色清幽、素有“小蓬莱”之称的白云观,再仰望八角密檐式、风格奇特的天宁寺塔,驻足绿柳河畔的古蓟城纪念柱,徘徊于殿阁层层、神秘深邃的法源寺。在高楼林立、车马喧嚣中,或许仍能感受到这座3000多年古城最初的记忆。(崔士鑫)

(责编:方开燕、杨乐)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