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专题>>人民日报《假日生活》
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正文

 海南阳江 

一朵琼花分外红(红色旅游·探访《红色娘子军》故事发生地)

本报记者  黄晓慧

2016年06月10日07: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图①:红色娘子军群雕。
  本报记者黄晓慧摄
  图②:公社食堂内景。
  本报记者黄晓慧摄

图③:红色娘子军主题文化园。
  本报记者黄晓慧摄
  图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海南琼海市阳江镇,既是电影《红色娘子军》故事的发生地,也是琼崖革命的发祥地。85年前,一支传奇的女子军团从这里起步;85年后的今天,红色旅游吸引着众人来这里找寻娘子军当年的足迹。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铿锵激昂的旋律一响起,红色娘子军战士背斗笠、扛步枪行走在椰林间,英姿飒爽的形象立即浮现眼前。

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既是电影《红色娘子军》故事的发生地,也是琼崖革命的发祥地,被誉为“海南红色第一镇”。宁静祥和的镇墟,椰树、橡胶树婆娑在乡村小路旁,凤凰树枝头一朵朵红花迎着初夏似火的骄阳,热烈地绽放着。

85年前,一支传奇的女子军团从这里起步;85年后的今天,红色文化沉淀下来的“琼花”精神,成为阳江旅游的金字招牌。

白水磉旧址、内园村旧址

村村都有革命故事

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下,阳江镇墟中心矗立的娘子军群雕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格外耀眼。群雕中,三位娘子军战士头戴八角帽、手持步枪、高举红旗,她们目光如炬、昂首挺胸,瞬间点亮了到访者的红色记忆。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革命先驱杨善集、王文明在阳江点燃了革命火种,由此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琼崖第一块中心革命根据地,琼崖第一届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琼崖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这里召开;琼崖第一部《土地法》在这里颁布,琼崖第一所红军医院、第一所红军军械厂、第一所琼崖高级列宁学校在此创立……

“红色娘子军在阳江诞生绝非偶然,这里有深厚的革命基础。”原阳江镇文化站站长庞启江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想象当时妇女所受压迫之重,“压迫越重,反抗越激烈”,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她们扛起了砸碎枷锁的旗。

走进白水磉(sǎng)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土坯墙壁、茅草屋顶,竹子搭建的凉亭,陈旧的木桌、宽板凳、煤油灯,勾勒出往昔峥嵘岁月。作为琼崖革命策源地之一的白水磉旧址,2011年重建后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有7000人次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体验编草鞋斗笠、下地插秧等活动。

从白水磉旧址到内园村红色娘子军成立旧址徒步12公里,仿佛踏着红色娘子军当年的足迹。时光倒回,1931年5月1日,乐会县第四区赤赤乡内园村的操练场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宣告成立,第一任连长庞琼花从团长王天骏手中接过连旗,100多位穷苦的农村女孩子,为反抗封建压迫和争取男女平等,勇敢地拿起了枪。

如今,旧址绿树环抱、芳草萋萋,石刻的步枪、斗笠,成排的石碑,默默诉说着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她们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宣传发动群众等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伏击沙帽岭、火攻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及马鞍岭阻击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有琼崖“小莫斯科”之称的阳江拥有王文明故居、红色娘子军成立旧址、红色娘子军操练场、白水磉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等20多处革命遗址。

“阳江全域都是革命老区,村村都有革命故事,红色娘子军的传奇故事更是家喻户晓。”阳江镇党委书记龙高京表示,阳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尚未完全发掘,发展以“红色家园,传奇阳江”为主题的全域旅游,前景广阔。

红色文化长廊、公社食堂

电影主创曾在这里生活过

2014年,阳江镇投入近千万元建设红色小镇一期工程,将镇墟内文明街60多间店面进行了立面改造。改造后的镇墟,建筑整齐划一,家家户户都悬挂红色的五角星。红色文化长廊、红色娘子军主题文化园等写满了红色记忆,构建出一个温暖的红色家园。

一个月前,在阳江革命烈士纪念碑不远处,一幢荒废了十多年的饲料厂厂房仓库改建成的“公社食堂”餐馆正式对外营业。走进这个怀旧风十足的“公社食堂”,立即被墙面上吴琼花那双火辣辣的“大眼睛”吸引住了。

“这不是电影里的场景嘛!”——整面墙壁的红色娘子军电影剧照、芭蕾舞剧照,挂在墙壁上的蓑衣、随意摆放的草鞋,在红砖垒砌成的灶台上架起一口大锅、烧起柴火……食客们品尝着大锅里的美食,地瓜干和椰子熬成的粥,树仔菜、南瓜芯、箭菜等野菜,一遍遍地回味那些经典的电影画面。

电影《红色娘子军》1960年摄制完成,当年曾创下6亿人次的观影记录。郭沫若有诗赞:“出死入生破旧笼,海南岛上啸东风;浇来知是英雄血,一朵琼花分外红。”此后红色娘子军的故事被陆续创作改编成为芭蕾舞剧、京剧等艺术形式,久演不衰。吴琼花、洪常青、符红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和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就连大反派南霸天,也成为难以磨灭的符号。

“公社食堂”老板苏业飞是地地道道的阳江人,回到故乡创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我小时候在农场的露天电影院不知道看过多少遍《红色娘子军》,对这片土地有难以割舍的感情,所以要原汁原味地呈现儿时生活的场景及食物的味道。”

阳江人庞启江花了近20年追寻记录红色娘子军的足迹和故事,访遍了100多位娘子军战士或她们的后人,先后出版了相关著作十余本。只要有关红色娘子军的点滴,都会令庞启江激动不已。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着三轮车在镇墟的街道路过时,庞启江激动地说:“看,那位80多岁的老人就是红色娘子军的后人。”

庞启江说,尽管电影《红色娘子军》没有在阳江取景,但主创人员都在阳江生活过。1959年夏天,导演谢晋带领主创人员住进琼海当地老百姓的家中,为影片拍摄体验生活。在娘子军连连长冯增敏的带领下,演员们每天按照娘子军连的作息时间操练,闲暇时和老乡们一起干农活,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红色娘子军连队在历史上其实仅存在短短的500多天,她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却一直激励着人们。”庞启江说。

水果采摘、特色农产品

红色沃土上的绿色产业

走进阳江镇墟的农产品展销中心,阳江各类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红军衣帽服装、蓑衣、东坡笠等纪念品,让人倍感亲切,脑海里不禁响起熟悉的旋律:“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龙高京说,借助红色文化的品牌,阳江革命菜、椰子粿、五脚猪、豪猪、白切江南鹅等特色农产品,已经通过网店走进了全国的千家万户。

以红色为主色调的阳江,还是绿色产业大镇。全镇约90%土地被绿色覆盖,既拥有琼海市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热带作物,也是全市胡椒、橡胶、槟榔最大的物流中心。

漫步阳江的乡村田野,微风轻拂,熟透的瓜果伴着青草香气,飘来阵阵怡人清香。一年四季,火龙果、荔枝、龙眼、菠萝、莲雾等水果,在阳江的沃土上交替飘香。采摘时节,游客纷至沓来,不经意间就会走进一处革命旧址,当地老人会向你讲述一段红色故事,请你品尝阳江水果、革命菜。

行走在阳江镇墟,吃、住、行、游、购、娱一应俱全。在突出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阳江下大力气发展美丽乡村游、自驾游等,逐步实现从单一革命旧址参观向深度休闲体验游的转变。

小贴士

交通:阳江镇地处琼海市的西南边,搭乘动车到琼海市嘉积镇,沿国道223线乘车约32公里到达阳江。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10日 07 版)

(责编:崔璐、秦晶)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